苗小喵无奈,她人小挣不到钱,没办法改变奶奶的决定,便经常去姑姑家住,顺带偷偷投喂他。
姑姑也心疼这个孩子,苗小喵不在她也会偷偷地照顾对方。
转眼间苗小喵已经六岁了,这六年荷花宕的房子终于建了起来。
苗小喵四岁那年,家里攒了五万多块钱,房子开始动工。陆陆续续建了两年,终于建好。和苗小喵想象的一整栋楼出租还有很大的区别。
好吧实话实说,其实目前还只有一层。因为家里钱不够。
但因为他们还想将来能够加建,房子地基大得非常牢固,墙体四周的框架用的都是钢筋混泥土,非常牢固,将来若想加建,只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就行。用好料,建得牢固,费的钱也多。
一层楼加简单地糊墙装修迁电线,差不多花了十万块,家里积蓄全都用了不说,还从姑父哪儿借了三万块。平时苗勤之做席面挣点钱也都贴进这栋房子里了。
那两年家里很是窘迫了一阵子,但等房子建好,出租出去,他们家生活很快好了起来。
且为了方便将来出租,在苗小喵的强烈建议下,苗勤之最终将房子建成大学学校宿舍的模样。
建筑整体是东西向的长方形,中间有草地,增加通透性。房子做成一个个小单间,内舍厨房和卫生间,房门南北,东西相对,都在建筑里里。
二的进出口就是东西两侧开了个大铁门,平时一侧锁上,进出只开一侧,晚上铁门一锁,里头就很安全了。
苗勤之最终能同意这个设计,也是因为这片土地太空旷了。四周都是农田,还没有人在这里做房子,一个全封闭式的房屋才能给自己家还有来租房的人安全感。
不过租房的人倒不是苗小喵所想的高中生,这个时候的高中生要不住家,要不住校。极少有父母陪读的。
不过他们家的房子也不愁租,很多初来县城谋生的乡下人他们和之前的苗家一样,在县城没有房子。租房难找合适的,买又买不起。
恰好此时苗家的房子建好,虽然房子在郊区,离市中心有一定距离。不过大家并不在乎,这点距离骑自行车半小时就搞定了。
除此之外,还有学校老师来租。有很多老师家在乡下,或者别的地方,在现场没有房子只能和学生一样住宿舍。
但学校宿舍可没有单人间,都是好几个老师一起住。没有隐私不说,一群同事白天见,晚上见,免不了会闹矛盾。
而且多人宿舍没有单独的卫生间,也不能做饭,大家只能吃食堂。食堂的饭菜,谁吃谁知道,完全没有手艺可言。
在校门口,花十几二十块钱就能租一个有卫生间有厨房的单间,大家还是很愿意的。下班了有私密空间休息地更好,平时想打牙祭了也有个做饭做菜的地方。
对了,打地基时,苗小喵还建议姑父在建化粪池时,可以弄成沼气池。埋好管子,接到苗勤之特意留下的大厨房里,之后大厨房的灶就可以用沼气做饭。
这厨房不仅他可以做,其他租户也可以用,沼气免费用,只要出个铁锅的耗损钱。不用买煤气,不用砍柴火,省钱又省力,这大厨房也是苗家租屋的一大吸引力。
苗家做起来后,陆陆续续也有其他人来做房子。或者自住,或者出租。
但他们的房子没有苗家这么好,要不把房子建的密密麻麻,狭窄拥挤不通风,更别说和苗家这么大手笔,在屋子中间空出大片绿地,美化居住环境。
要不就是没有公共厨房,或者有,还得收沼气费。对了,这些房子都是姑父带人建的。因为只有他会建沼气池。
当初苗小喵只知道有沼气池这回事,具体如何建却是一无所知。姑父知道后,觉得这个事情大有可为,免费的燃料,还能点灯,多有用。特意找了人拜师把活儿学了回来。
后来附近的人他能建沼气池,立马把活儿给了他。排队也不把事儿交给其他人。
总之,各有各的局限,所以苗家的房子一点也不愁租。有退租的,消息一发出去,立马就有人来承租。
除开自家住的,这一层楼就有三十四间屋子,每间屋子十块钱月租,一个月也有三百多,一年小四千。
苗勤之现在在县城已经是非常有名气的大厨了,即便是四五月这样的淡季,他都不缺活儿。做一天酒席,至少一百五,多的两三百也有。一个月下来,七八千块好挣。
旺季更好,有时中午接了酒席,晚上还能接。很累,但苗勤之乐在其中。他想趁这两年多攒些钱,把姑姑家的外债还了。
且他现在还有班底,有些人家懒得自己买菜,找亲戚朋友帮忙,便干脆把整个酒席都托付给苗勤之。除了桌椅板凳,其他都有苗勤之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