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俩直奔早市,还是昨天那个位置,刚停好车,就有人围了上来。
今天卖的更快,只用了十五分钟,最后两棒还是一块钱卖的,实得33元。
“小孩,先别走!”
两人推车要离开,一个中年男人拦住他们。
苏简戒备的往后退了退,“大叔,你有啥事?”
“你们俩还是学生吧?”中年男人上下打量着。
“别害怕,我不是坏人,我在市场里头卖菜,我姓杨,别人都管我叫杨老大。”
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姐弟俩也不敢吱声。
“我想问问,苞米都是你们家种的?”
“…是。”
“能不能告诉我你家住哪儿?”
杨老大想批发一些粘玉米卖,苏简长吁口气,她以为遇到菜霸,不准他们来早市摆摊。
再过几天玉米就老了,想卖也卖不上价,二十亩地的粘玉米,拿出一千穗来,应该不成问题。
苏简把家里地址告诉杨大叔,找了个公用电话厅,因为家里没装电话,只能打到邻居家,让他帮忙喊苏明成接。
听说是女儿打来的,苏明成气喘吁吁的拿起话筒。
“闺女,咋的了?出啥事了?”
“爸,有位姓杨的大叔,想买咱家的玉米,价格我都谈好了,六毛钱一穂,过会儿他就带车过去装。”
啥?
苏明成一头雾水,女儿急着上学,匆匆挂断电话,大约半个小时后,杨老大开车带人来到村里。
“你怎么认识我女儿的?”苏明成拒绝杨老大递过来的香烟,警惕问道。
“呵呵,看来你还不知道,你姑娘和儿子,这两天都在早市卖新鲜玉米,很受欢迎。”
“我看玉米长的这么好,侍弄的人一定是种地能手,我想买一千棒玉米,小工我都带来了,你放心,绝不会破坏玉米地。”
详细了解了杨老大的目的,苏明成看看妻子,两人苦笑。
人都来了,总不能让人家空手而归,况且玉米价格也公道,何乐不为呢?
*
苏明峰雇了辆三轮车,把苏老头苏老太送到农村,一路上苏老太把他骂的狗血喷头,埋怨他耳根子软,王春梅说啥都对,他连个屁都不敢放。
“行了,都快到村里了,说这些有啥用?”苏老头白了眼老伴。
“明明马上考试,你天天晚上睡觉不是磨牙,就是打呼噜放屁,孩子都急眼多少回了?考不上一高中,都赖你头上。”
苏老太气的直瞪眼,“我这样又不是一天两天?小君人家咋考上高中的?”
提起自己的孙子,苏老太骄傲的挺起胸脯。
“还是我大孙子乖,考上省里最好的高中,给你们老苏家长脸。”
第9章 卖粮食
三轮车停下不走,车夫说前面有大车挡路,反正已经到村头了,让他们下车走两步。
“走两步?你说的到轻巧,我老太婆腿脚不好,是走两步的事吗?”
“大姨,你别吵了,我少收你一块钱行不?”
她在车里骂儿子儿媳的话,车夫都听的一清二楚,看出她是个胡搅蛮缠的人,不想在她身上浪费时间。
一共八块钱的车费,老太婆扔给他六元两角钱,说啥都不愿意多给。
“行行行,算我倒霉,剩下的钱你留着买药吃吧。”说完开车就跑了。
苏老太半天才醒过味儿,“他是不是骂我呢?”
胳膊上挎着一个布兜子,里面放着苏老头的几张烟叶子,在城里二儿子家住了四个ᴶˢᴳᴮᴮ月,回大儿子家,连个糖饼都不给孙子孙女买。
要知道他们每次从大儿子家离开,苏明成两口子给带的东西,能装满整个三轮车。
老两口出了名的偏心眼,嫌弃老大一家不会说话不会挣钱,总之不管他们做的多好,都能鸡蛋里挑出骨头。
这不,刚走两步道,苏老太就开始抱怨腿疼。
“妈,本应该我背你走,可是昨天晚上我闪了腰,要不然你在这儿歇着吧,我去喊大哥过来。”
“你说得对,快去,我先在树下面凉快凉快。”
苏明峰快步来到大哥家,发现铁将军把门,问邻居说是在大地里干活。
不一会儿他又返了回来。
“妈、爸,单位还有事,我得回去了,大哥大嫂都在地里干活,要不然你们俩先坐着,我跟邻居打过招呼,大哥一回来就接你们回去。”
“啥?老大让我们吃闭门羹?”
苏明峰耸耸肩,“我也不知道,大哥以前不是这样的人。”
“都是刘芳那个小狐狸精,一天到晚在你大哥耳边吹枕边风。”
“妈,你少说两句吧,大嫂没文化,能跟春梅比吗?我走了,再不走该来不及了。”
苏明峰只负责把老两口送回村,甩掉包袱,不管爹娘口干舌燥,立马溜之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