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86)

“老爷子是怕拖累咱们照顾,但我们一家早把老爷子当成自家老人长辈,我作为长孙照顾自家爷爷难道不是为人晚辈该尽得孝道么?”卓思衡确实了解呼延老爷子,猜都不用猜,“我再去一封信劝劝他,大不了给他在京郊安排个地方住,那边也有不少野林子。”

“行,他听你的,你也会劝人,如今做官了肯定更能说会道,我在帝京和咱们一家亲近几天,然后再南下顾着买卖,之后有消息了你再知会我。”呼延勇喝茶从来都是大口大口,又干了一碗后忽然想起什么,又道,“朱五叔和五婶让我给你带个好,说在皇上面前当差是好事,但小心点别累着,说话也得打起十二分的小心。五叔行伍身份不能擅离,五婶也不好走动,他们让我给你带了好些东西,说你若在京中走动也不能空手。”

卓思衡感念不已说道:“小勇哥,之前我单独给你去信说的事情怎么样了?”

“找到了合适人了!”呼延勇拍了下桌子,笑得很是自得,“你说想给乡里再找个教习师父教孩子读书我能不上心吗?走之前去联系了涌山镇的一个自军营里休下来的老主簿,大概咱们家搬走没多久他就能带着家小过来,你给的银子够足,他都没怎么推辞,又听说这乡间出过状元,更是乐意了。”

自卓衍去世后,卓思衡自己忙着读书之余偶尔仍是给乡里孩子上上课,后来他去赶考,是慧衡在身体好的时候教教。他们一家在乡里居住的这些年受到不少照顾,不能一走了之不管不顾,如今卓思衡有了能力,自然要继续安排这个教习的位置将杏山乡的学风继续吹拂下去,他虽然俸禄微薄,但这份用来报答乡亲们的银钱是一定要花的。

“多亏乡亲帮衬才有我家今日,请教习这件事以后我责无旁贷,无需乡亲们出粮出钱,受人之惠不忘于心才是。”

卓思衡说得很诚恳,但他却看见慧衡略略低了头,悉衡似是在思考什么,连小勇哥都有点局促,想要开口,却被心直口快的慈衡抢了先道:“大哥博览群书,肯定知道这‘受人之惠,不忘于心’的前一句是‘施人之恩,不发于言’才对,我们受了好些乡亲的好,自然要感恩,但是一看大哥有所成就便想着占便宜不顾这些年情面的人我们家也没那么好欺负!”

“小慈!”慧衡见她说得尖锐,赶忙制止,慈衡略有不服,又不敢惹姐姐不快,只看向卓思衡求救。

“二姐,这件事大哥早晚要知道的。”一直沉默的悉衡忽然开口道。

卓思衡一头雾水,不知到底发生什么,见呼延勇也是面有惭色,似乎此事让他也很是没有面子和懊恼,再见慈衡梗着脖子迫切望向自己,好像不让她说出来她就会憋死一样。

第35章

“小慈,你和大哥说。”

自小时起,慧衡会为了让他少担心故意抹去些自己受得委屈,而悉衡的神情似乎也想让慈衡说,小勇哥略显窘迫的模样也不好去为难他开口。

慈衡口齿伶俐心地直率,必定能一五一十讲得清楚明白。

卓慈衡得了大哥的话如蒙大赦,也不顾慧衡的眼神警示,将卓思衡中状元的消息传回后发生的一系列事完整复述。

原来自卓思衡高中状元的消息传来,乡里乡亲都很高兴,祝贺自不必说,里正还做东请全乡一道泽沐状元及第的恩荣开了乡宴,甚至隔壁乡镇乃至宁朔城的官员也至卓家的农户小院里来恭贺,州府与地方都送了好些贺仪。要知道哪个州出个状元都是大事,是政绩啊!之前上一个朔州状元在这边却是连家都没有,想祝贺都拜不上门,可算逮住一个住在本地的状元家,一连半个月家里都是往来客人,州里县里也按照崇学的惯例褒赏,又为鼓励各处乡中子弟进学,学政官吏们多添好些额外红赏。

卓思衡走之前吩咐个性稳妥练达的卓慧衡当家,她待人接物十分得体,拿了赏赐后也不藏掖,感念杏山乡父老待卓家的友善恩惠,给乡亲们分出大半,还专门找到里正赠与一笔州里的赏银,以此钱资助杏山乡修个正经的学堂。

饶是如此,卓家也一夜之间多出不少家资,便有人眼热起来。

那天突然门口吹吹打打声音响个不停,慧衡还以为又有哪处的官来道贺,却见是乡里一户邻里徐二婶领着一大帮人来,不问不知道,她竟然是领着媒人来提亲的!

卓慧衡纵然涵养再好,也仍是个姑娘,听到这话当时就气恼得不行,只是她从来心思深沉,暗中叫悉衡去叫呼延老爷子,让慈衡去找朱五婶,自己顶着恶心和面上的和气同一干人等周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