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户籍制度严格了起来之后更是想改改不了,于是小学生时期李澜自报家门的时候就已经不带翠字了,后来大了更是把兰改成澜,工作之后除了亲近的人,更是很少有人知道她的本名。
可如今,她竟然成了一本书里的李翠兰。
还有比这更无奈的吗,这是个什么糟糕情况。
李家算是这村里的富户了,即便如此,饭桌上也不过是混着苞米的白饭,几个毫无油水的青菜,唯一的一盘子韭菜炒蛋,里面的鸡蛋碎的比不上黄豆粒大小,难为做饭的人是怎么炒出来的。
这无疑是一个极度贫困的时代。李澜身子还有些虚弱,李老太更是心疼这个老姑娘,特意让大儿媳妇单独给李澜做的白面面条,里面还有几块肉块,还窝了个荷包蛋。然后,亲自端着这碗香喷喷的面条送到了小女儿的屋子里。
“老丫头,吃饭,妈特意让你大嫂给你做的手擀面,你尝尝”李老太偏心的理所当然
这样的一碗面条无疑已经是这个时代很好的食物了,一般人家根本舍不得吃,但李翠兰如今情况特殊,何况她在李家的分量向来很重。
李澜确实也饿了,大嫂的手艺很好,这面条做的很香,李澜便也忽略了那粗糙的饭碗,吃起了香喷喷的面条。
见她吃的香甜,李老太这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一碗面条下肚,李翠兰才感觉自己有了点力气,连带着脑子都清楚了一点。
李老太接过空碗,犹豫了一翻到底还是开了口“闺女啊,这周家是咱们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人家,家里富裕,人也和善,还有周家那小子,从小就能干,还会开拖拉机,妈瞧着,那小子对你也很好,这次更是不顾安危的救了你,你说这是多好的小伙子啊,你怎么就不愿意了呢?”
第2章 婚约
昏暗的屋子里,面对老妇人语重心长的话语,李澜脑子竟然闪过了母亲的身影……
她脑袋本来就有些疼,此时一听这个脑袋就更疼了,想了想开口道“妈,先别说这个了,让我自己待会”然后见赵氏还要说什么,直接开口撵人“妈,你先出去吧,门关上,我想静静”
李老太闻言,叹了口气,想说什么,到底没开口,点头出去了。
李老太出去了,李澜也松了一口气。
这边里,李老太一出去,李老头皱着眉头就凑了过来“老丫头怎么说的?”
李老太摇头“什么也不和我说,说要一个人待会”
“那这周家的婚事怎么办?唉,这孩子,被我们惯坏了,周家多好的人家啊”李老头叹气。
晚上的时候,李翠兰吃的依旧是李老太亲自端进来的小灶,一碗掺了玉米粒的白米饭,一小盘子的韭菜鸡蛋,除了装东西的碗和盘子看起来粗糙了些,味道还是很不错的,李翠兰吃的很饱。
外面的厨房里,李家的两个妯娌一起忙活着,“你说小妹这是怎么了?周家多好的人家啊
“身在福中不知福”李二嫂嘀咕了一句“就小妹这样的,也就是周家,换个人家,谁得意她啊,除了那张脸长的好看点,啥活不会干,说是娶媳妇,小妹这样的娶回去那就是娶个祖宗……”
这话说的倒也不算刻薄,毕竟自家小姑子,家务做饭啥都不会,地里的活就更别说了,就是那性子也不算讨喜,如今也就是在娘家,爹妈当个宝贝似的,还得亏了李家劳力多,这要是去了别人家当媳妇,真心做不好。
吃饱喝足的李翠兰,依旧不愿和人交谈,她躺在破旧的小屋子里,辗转难眠,脑子里乱糟糟的,还是头疼的厉害,主要是思绪不停的转着,忍不住想东想西的。
后来大约是身体受不住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李翠兰就睡着了。
又浑浑噩噩自暴自弃无聊至极的躺了两天,李翠兰终于接受了自己穿书的事实,同时梳理了一番自己的记忆。
话说这李老头年轻时是个木匠,如今老了,偶尔还能帮人做个活,李翠兰上面有三个哥哥,她是李家两口子30多岁才生下来的小女儿,格外宠爱,加上李翠兰从小就长得漂亮,三个哥哥也格外让着这个妹妹。
养成了一副不太懂事的性子,和不勤劳的习惯。
本来李翠兰小的时候就和周家的小子定了娃娃亲,还是李翠兰爷爷在世的时候定下的事,周家这些年在村里算是过得好的人家了,前段时间,周老头便提起了这份亲事,说是两个孩子也都不小了,看看什么时候把时间定下来。
可这当头,李翠兰却是反悔了,对着父母撒泼死活不同意,李老头也就暂时没给周家回应,只说孩子还小,至于为什么会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