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咬着牙,恶狠狠的道:“分,必须分!不然以后指不定还要被老小一家怎么吸血!我们现在是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勤恳,以后日子指定能过起来。老四已经跟村长去县里立户,安儿也在家收拾东西。我回来,是想先跟娘借袋粮食。”
“分了也好,只要女婿跟你一条心,这日子总能过起来!可那老屋,还能住人?”
“住不得也得住,我是一天也不想看见他们的嘴脸!等老四从县里回来,漏风的地方先拿稻草挡着。等手头宽了,再想盖房子的事!幸好夏梅年纪还小,我们还有几年来挣!”
钱氏担忧的张了张嘴,最终还是什么也没说,起身去仓里称粮食。
称了一百斤的稻谷,钱氏又从小匣子里拿出五两银子递给柳氏:“家里统共就十七两,给了你弟十两去府城用。这五两你先拿着,那二两我留着家里应急用!”
“娘你这是干啥?这钱我不要,等搬到了老屋归置好,老四就去砖厂做工。这钱您自己留着!”
钱氏不管女儿推辞,硬将钱塞到女儿手里:“你们现在分了家,你婆家又是一个大子不给。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这钱你先收着,什么时候有了再给我就是!”
“就是,大姑,这钱你先拿着!等我卖了酱油,到时候给钱给大姑盖房子。”柳芽儿也劝着。
柳氏眼睛一酸,心道这才是为人父母的,生怕子女吃不饱穿不暖。就连做侄女的,都心疼她的紧。想想她那公婆……哎!又想到眼下锅碗瓢盆都要买,就将钱收了。等日后有了钱,多还些给她娘就是。
钱氏又喊上柳芽儿帮着捉了两只母鸡,用碎布条将鸡脚和翅膀都绑了,挂在装稻谷的稻箩上:“这母鸡刚刚开窝,正是一天一个蛋的时候。这两只鸡你带回去,一只留着下蛋,一只杀了炖汤给瑶儿补补身子。”
“娘~”柳氏眼眶一红就要哭。
钱氏斜眼:“好了,多大的人了还哭哭啼啼的!你呢,也别跟我客气。让你收你就收了,我是你娘,十月怀胎的把你生下来,我不盼着你好盼谁好?”
“成了,早点家去吧!莫让瑶儿和安儿等的急了!有什么事就托人带信来,可晓得了?”
“嗯,娘我省得了!那我家去了啊!”
柳氏挑着担子出了小王庄,钱氏看着闺女的背影偷偷摸眼泪。
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啊,不说在家时多娇惯,起码不曾给她半点委屈受。可一朝嫁人成了别人家的儿媳,竟受了这么多苦。
也不知道以后她家芽儿能不能有个好造化,嫁个公婆和善讲理的好人家。
第52章
乡试一结束,柳爹等不及放榜就马不停蹄的赶回了小王庄。
这一趟出来四天,柳爹忧心的紧,也不知家中可有发生什么事。
等柳爹回到小王庄,天色已近黄昏。
柳芽儿正拿着水瓢给墙根下的一排小葱浇水,看到踏进院里的人,惊到水瓢都掉到了地上。
“爹,你瘦了!”柳芽儿鼻子一酸,这才几天的功夫,她爹竟然瘦了一圈。
人也憔悴了不少,胡子拉碴的。
“这才几天?哪就瘦了去。这几日我不在家中,可有发生什么事?”
柳芽儿摇头,又想起大姑分家的事,便与柳爹说了一嘴。
“爹,你怎么不等放榜了再回来?”
柳爹理了理女儿的碎发,道:“能中他自然中,不中等那几天也是枉然。等着放榜的功夫,还不如做多做点活计!”
柳爹这么说,倒也在理。柳芽儿本来还想问问柳爹考的怎么样,又怕柳爹听了心里有压力,便转了话头问起了其他。
等待放榜的日子里,除了柳芽儿心态放平,其他的个个整天都忐忑不安。盼着柳爹能高中,又怕柳爹没考中。就这么提心吊胆的过了半个多月,直到等报喜官到了柳家院门口,那悬着的心是终于落了地,一个个的喜笑颜开。
只说报喜官进了小王庄,敲的铜锣震天响。
地里干活的村民以为是村里出了什么事,纷纷丢了手里的活往村里赶。等进走的近些瞧见敲锣的不是村长,反倒是穿着差服的衙役时,一个个的惊的连大气都不敢出。
村里,难道是有人犯了事?不然怎么招来了官差?
再细看,那衙役后面还跟着不老少人。瞧那衣着打扮,不止有当官的的,还有些乡绅。
乖乖,这是出了什么大事?小王庄怎么来了这老些不得了的大人物。
胡老三心里急的像千只蚂蚁在爬,又不敢上前询问。生怕一个冒失挨了官老爷的板子。
“你……你说,是不是那吴娘子的身上背着事?咱们村里就她一个外人,其他的日日都在村里,也没听说谁犯了什么事!”胡老三拽了拽张全的袖子,低着头小声的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