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扬灵实在不明白,这孩子都不受罪了,老太太有啥可想不开的。
合着心疼孩子的是她,让孩子受罪的还是她?
祝老太太正在心痛失去了两个重孙,听着祝扬灵这话, 罕见的没有反驳。
这一动不动的样子还真把祝妈给唬住了,她推了推闺女,让她少说两句。
“去把你爹找回来。”她的思想其实跟祝老太太差不多, 自家的孩子哪儿能跟娘走, 最不济也得跟着祝山河这个叔叔。
“娘, 我劝你还是别动歪脑筋了,山河堂哥自家都顾不过来了, 可没精力帮着山海堂哥养孩子。
还有,这是祝山海自己做的孽,凭什么全家给他擦屁股?”
像这种事儿,搞不好就要他们家养了, 祝扬灵自家的孩子都养不过来,还帮着别人养孩子?
她真没这么伟大。
烂好心的前提是自己有能力,没有能力就只会拖累家人。
她们家的几个孩子刚要上学,这是个好的开始, 祝山海的两个孩子来了, 势必又是什么好的都得紧着他们。
可是凭什么让自家的孩子受委屈?
她不干, 家里人也别想。
祝妈抿了抿唇,有些不高兴,“你这是说的啥,娘怎么就动歪脑筋了,你们都是姓祝的,你爹也不想侄孙流落到别人家。”
两个孩子,就是给口饭吃的事儿,闺女三番两次的拒绝自己,祝妈脸上有些挂不住,说话就难免带了情绪,只是这话说出口,她就后悔了。
只是让她跟闺女道歉,她又拉不下脸。
祝扬灵彻底冷了脸,“那你就问我爹吧。”
她不信她爹也这么脑子不清楚。
说完这话,祝扬灵脱了鞋,往炕上一趟,直接闭眼睡觉。
祝婵媛性子软和,小妹跟亲娘争执,她在一旁急的乱转,也不知道要劝谁。
祝妈气结,盯着祝扬灵的后背给自己顺气,“真是生了个讨债鬼!”
祝老太太在儿媳妇说话的时候,眼睛就亮了,又听着孙女的话,只觉得这事情的转机就在儿子身上,儿子这么孝顺,对兄弟还好,肯定不会看着侄孙流落别家的。
越想越觉得两个重孙离回祝家不远了。
于是祝妈就被老太太打发着出去找祝阳舒了。
*
祝老太太躺在祝扬灵的屋里,祝婵媛就是想说点儿什么,都不好开口,踌躇半天,她还是出了屋子,去外边儿打扫卫生。
向阳大队在伏图县东南角,地势平坦,周边还有一条大河。平原地区的人,只要不懒惰,就没有过了日子的人家。
这边儿石头稀少,大家都是用麦秸秆拌黄泥做黄泥坯子盖房,讲究点儿的人家房顶用檩条,一般的就盖麦秆和瓦片。
宅基地都是按照棋盘格批的,整个村子看着倒是整整齐齐,高低错落有致。
祝家在北头,离河远,出了胡同就是大路。
围绕着向阳大队的清源河水量颇大,一道雨季就容易冲毁农田,所以向阳大队的老少爷们儿,一有时间就轮换着修大坝。
祝阳舒是生产队的大队长,虽然不用亲自上手,但是也得在这倒班盯着。
即是盯着不让人偷懒,也是盯着别有人掉进清源河。
祝妈找过来的时候,祝阳舒正准备换班。
二队的队长过来替换他。
看着媳妇儿满脸的不高兴,祝阳舒心里打了个突,跟二队长嘱咐了几句,就朝祝妈跑去。
二队长看着大队长敏捷的动作,跟旁边儿人笑道:“咱们大队长跟他媳妇儿还真是几十年如一日啊,这都小五十了,看着媳妇儿还等不及,跑起来呢。”
一群人跟着笑,但是没有打趣的。
祝阳舒不知道众人在议论他们两口子,他一口气跑到媳妇儿身边,紧张的问:“咋啦,家里出事儿了?”
长时间没喝水,让祝阳舒的声音沙哑。
祝妈顾不上说话,心疼把手里端的茶缸子递过去,“让你带着水壶,就是不带,你听听你这嗓子还能要吗?”
接过媳妇儿递过来的茶缸子,祝阳舒掀开盖子,狠狠的喝了一大口。
一口水下去,嗓子就好受了不少,“我这就回家,你咋来了,是不是跟娘闹矛盾了?”祝阳舒想到老娘的脾气,也知道媳妇儿肯定是受了委屈,“你生气就打我两下,回去我给你说咱娘。”
祝妈一听这话,心里舒坦了,嗔了他一眼,“瞧你说的什么话,我能跟咱娘一样的?还不是你闺女气我。”
说着,祝妈就把她跟祝扬灵两人的争执跟祝阳舒说了。
“老祝,你说我考虑的没错吧?虽然二哥二嫂人不怎么样,但是孩子是无辜的,总归也是祝家的子孙,咋就能跟别人姓?”
她本来想着男人能向着她的,结果祝妈抱怨完,看了祝阳舒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