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寿继续摇头,“望圣人…恕罪。”
见章寿的面容越发痛苦,皇帝再不敢多问了,于是抛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直言问道:“朕这次来,是想问问章公,朝中谁能接替中书令右相之职。”
“太子少保,李长之。”章寿回道。
一听到时李长之,皇帝顿时感到不悦,李长之是太子老师,失宠后罢相,又岂会复用,“除了他呢?”皇帝又问。
“中书侍郎卢明奕。”章寿又回道。
“卢明奕已经是宰相了。”皇帝挑眉道,卢明奕是太子的舅父,为章寿一手提拔,做到宰相已是惹他忌惮,又岂会让他成为诸相之首,“侍中李甫不可以吗?他主持修订律法,为相多年,也为大唐立下了不少功劳。”
章寿听后,顿时感到无望,于是连连摇头,“圣人心中已有人选,又何必再来询问臣,李甫劝圣人重用胡将,其心可诛,陆善权重,恐生谋逆,为祸大唐,望圣人尽早诛之。”
章寿的性子即使到死也没有收敛,这惹得原本同情他的皇帝很是不快,“国朝自太宗以来,海纳百川,胡将戍边守国,也有功高者,先生作为宰相,理应有度量才是。”
皇帝不但没有采纳章寿的建议,反而对太子起了警惕之心,“朝中文臣,多向太子而忤逆朕,这才是其心可诛。”
皇帝拂袖离去,章寿躺在榻上老泪纵横,“上天真的要亡我大唐吗?”
章拯送走皇帝,跪在父亲榻前哭泣,“阿爷。”
章寿留着最后一口气,看着跪伏于地的诸子,吃力的呼唤长子近身,“转告太子殿下,万万要小心李甫,胡人,不可不防。”
“儿知道了,阿爷,您好好歇息吧。”章拯不忍父亲重病之际还要如此忧心。
“我已经没有时间了。”章寿道,“圣人已近昏聩,胡将迟早祸国,回天乏力,你们要尽快借服丧守孝之名远离官场,若非遇明君当政,勿复入也。”
“儿知道了。”章拯擦着泪道。
章寿看着房梁,泪水打湿了枕巾,他苦笑道:“老夫在朝数十载,为盛世大唐倾尽一切,临终了才想起自己的儿孙,老夫自问不愧于家国,却有愧于你们。”
--------------------------------------
皇帝回宫不久,修政坊就传来了噩耗。
——大明宫——
宫人奉茶,他却将茶杯摔碎,“太子个个都仁孝,唯独吾,吾在百官眼里成了不义之君。”
“三郎何事发这么大火。”张贵妃走进殿内。
“还不是那个老家伙,到了死了都要刺朕一下。”皇帝怒火中烧道。
“三郎刚还为了章相不肯带妾一同呢,怎的这会儿又为他的事发脾气了。”张贵妃于一旁埋怨道。
“他向朕举荐的接替人选,都是太子的人。”皇帝道,“又说李甫与陆善有反意。”
“圣人不是试探过陆善吗?”张贵妃道,“昨日他入宫,还说要认我做阿娘呢,他都快赶上妾父亲的年纪了,若圣人还是不放心,不如与之结为儿女亲家,这样一来,便有理由将他的儿子扣留在长安了。”
皇帝摸着胡须,张贵妃将话题转移后,渐渐的也没有那么多气了,“陆善想认你做阿娘?”
张贵妃轻轻点头,“陆善平日里入宫,从不会空手,想着法儿的为三郎弄来奇珍异宝,又懂得讨人欢喜,敦厚可亲,三郎曾亲自为他赐名,认做义子,倒也不是不可。”
皇帝思索了一番,觉得可行,“若是吾的长子没有早夭,也应与他一般年纪了。”
“大家。”冯力神色紧张的走入殿内,叉手道:“右相,卒了。”
作者有话说:
《唐书·百官志》“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唐朝的宰相基本都是三品四品。
历史上唐玄宗的长子是在天宝十一年才去逝的(因为打猎被抓伤了脸,毁容了,因此失去了继承权)
因为皇帝儿子多,毁容的话,基本就无缘东宫了,更何况李忱是真的腿瘸。
第32章 秋风赋(十八)
——东宫——
此刻的东宫还在为太子的次女及笄做筹备, 作为太子嫡女,至十岁时就受封长宁郡主。
长宁郡主坐在铜镜前,太子妃卫氏亲自替其梳头, “这一眨眼, 二娘也到及笄的年纪了。”
长宁郡主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回头望向太子妃, “阿娘,他们说及笄礼之后, 翁翁要把我许给胡人是吗?”
太子妃听后,紧张的反问道:“这些话,你是听谁说的?”
“詹事府的少詹事, 还有左春坊…”长宁郡主回道。
“这都是宫里的流言罢了。”太子妃打断道。
“可是女儿害怕。”长宁郡主难过道, “胡人凶恶,女儿不想像远嫁的姑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