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67)

承欢殿内,在苏荷离去后,皇帝高兴的唤来冯力,“让礼部先行造出亲王妃的册、宝。”

冯力便于一旁叉手笑道:“大家如此,说明已经是认可了这位新妇子。”

“苏氏性子直爽,没有心计,也能够掌握分寸,是个敢爱敢恨之人,这样的人嫁进雍王府再合适不过了。”皇帝摸着胡须满意道。

作者有话说:

从雍王府的构造上,苏荷是察觉了皇帝的用心的,所以才在面圣的时候说了一些直白但与雍王有关的话。性子虽然直,但不代表不聪明,有时候反而聪明的人会被聪明误。

站在个人的角度上,觉得杨贵妃可怜也不可怜,我始终认为,他是被抢入宫的,没有人能够谴责她没有去规劝君王,因为她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这非常不公平。

皇帝握有最高权力,绝不可能因为一个女人而亡国。

第30章 秋风赋(十六)

因苏荷所居之地在长安县南, 离大明宫十分远,皇帝特赏赐了苏荷一匹御马,并许她出入宫之权, 后又制授其父九原太守苏仪通议大夫。

这在诸王妃当中, 无疑是十分特殊的存在,就连太子妃卫氏册立时都不曾享有如此殊荣。

御马上用的是金鞍, 马鬃也精心修剪成了五缕堞垛,民间称为五花马, 以示地位尊贵。

城门郎见状,亲自上前为她牵马送其出宫,“还从未见过圣人, 赏赐御马给外命妇的, 王妃可是开了当朝的先例。”

“王妃…”苏荷握着缰绳,“我与雍王还不曾成婚呢。”

“圣人已下制命, 如今朝中,谁人不知苏娘子就是雍王妃。”城门郎又道。

出宫的途中,苏荷又遇到了因事再次入宫的同平章事崔裕, 这次, 崔裕没有同其他人一样略过苏荷, 而是见到苏荷后主动从马背上下来。

城门郎遂叉手行礼,“见过崔相。”并提醒苏荷, “王妃, 他就是同平章事崔裕,雍王的舅父。”

见过一次后, 苏荷当然知道眼前出现的紫袍就是崔裕, 只是适才匆匆略过, 未能看得清楚, 如今近距离接触,她才看清崔裕的容颜。

五官俊朗,一身浩然正气的崔裕,即使已过不惑之年,却仍然气宇不凡,从崔裕与李忱的面貌上来看,不难想象当年的崔贵妃又是何等绝色。

“苏荷见过相公。”苏荷十分礼貌的福身道。

崔裕看着苏荷,眼里并没有文人的清高,他在打量,也是在替李忱考量,“崔某信得过十三的眼光。”

城门郎与一众禁军知趣的退回了城楼下,苏荷看着崔裕,“她与您说了吗?”

崔裕点头,“你既然与他是在朔方相识,必然也了解了他的为人,我不知道你是否知道他的过往,但十三是个好孩子,也…是个可怜的孩子。”

“我知道。”苏荷低下头。

“贵妃病逝后,宫中逐渐流传皇十三子失宠,圣人那样做,有圣人的用意。”崔裕又道。

“我看得出来,圣人是在意她的。”苏荷道。

“世人都可以不理解他,但你不能,”崔裕看着苏荷道,“你是他的妻子,也是日后,唯一与他携手并进之人,即便他并非健全之身,但他仍是你的夫。”

“人人都知道十三郎不是健全之身,可在苏荷看来,她的身上,从未有缺陷,在苏荷眼中,也是无可替代的存在。”苏荷回道,“一个人的完美与否,并不在于表象所呈现出来,眼睛可以看到的那样,人最重要的,是心。”

苏荷的见解独到,与京中那些世家女子完全不同,崔裕的眼里逐渐露出了欣赏之姿,“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经营,也希望你能够好好照顾他,作为舅父,我由衷的祝福你们。”

“苏荷会的。”

“崔某还有些政事要入宫,”崔裕上马,“崔家在崇仁坊,你是外命妇,可常来家中走动,崔某无福,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即将及笄,她生性活泼,想来应该会喜欢你的。”

“驾。”崔裕上马入了宫,“崇仁坊…”苏荷便也跃上马背离开了大明宫。

崔裕的话很平和,没有因为身居相位而故弄清高,更像是长辈之间的谈话,处处充满了对李忱的关怀,也让她确定了之后将要走的路。

苏荷骑马逐渐远离宫城后,她的心里仍在思考适才在大明宫内,张贵妃那番毫不遮掩的话。

那些话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中,久久不能忘怀。

“所有人都觉得我被万丈光芒笼罩着,我得到了圣人所有的爱与偏心,妃嫔妒忌我,朝臣讨好我,可是从来没有人问过我,是否开心,是否真的愿意,是否是我所想要的,就连我的至亲,也都只是教导我顺从,将我当做获取权力的工具而已。”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