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543)

“镇北王既已被立为皇后, 就应该恪守本分, 留于内廷照养皇嗣,协理六宫, 陛下怎能让堂堂国母前往塞北带兵, 这有违祖制。”

“陛下已经重用苏家, 将国仗苏仪位列三公, 又封赏了两位国舅,让其继续统领边军,外戚本不该权重,如今陛下还要让皇后殿下回到朔方,这…”

“皇后是国母没错,可皇后也是英宗皇帝钦封的镇北王,没有皇后,哪里有今天的朝廷。”李忱反驳众人道,“收复两京,扫平叛乱,这再造之恩,都是足够入凌烟阁的功绩,难道就因为皇后是吾的妻子,所以就要否定之前的功绩,将其困于宫墙之内。”

“周礼所定,妇人…”有大臣试图想要用周礼来束缚。

李忱当即打断,“不用跟我谈什么周礼,这天下并非从周而始,周之上还有商,商王武丁之妻,亦是以王后之身份征讨天下,这才有武丁盛世,古人能做之事,今人难道就不可?”

“可是陛下…”

“没有什么可是,”李忱态度坚决,“吾可以答应你们,由你们推举出一人为将,前往朔方接替镇北王,如果此战赢了,吾便再不会让皇后出征,但如果你们选出的人败给了回鹘,那么你们所有参与者都将与败将同罪。”

群臣一听要担责,纷纷埋下了头,他们来此,本就是为了维护利益,又怎可能拿自己的前途乃至性命做赌注。

李忱虽幽居雍王府,但对朝中政事了如指掌,尤其是人心,这些人的心思,她又怎会不明白,“同样的,由吾来担保皇后,皇后若败,吾不但答应诸位的条件,并且可以让位于贤德,但皇后若赢了,诸臣不可再做阻拦。”

皇后是李忱手中最强硬的一个手段,苏荷身上的功绩与荣耀,早已盖过李忱所带给她的名分。

也因为有苏荷的存在,才让李忱坚定了心中的信念,以及自己日后将要做出的一番伟业。

吴王的一双儿女中,李忱偏爱长女李钰,并经常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所选老师也是名家,凡男子所学六艺,李钰也一同受学。

在宗教上,原本兴盛的佛道,在李忱登基后,慢慢又被道教所压,重新定为国教。

“朔方一旦战败,回鹘就可以长驱直入,这份罪责,诸卿如果可以担当,那么今日朕就下诏。”李忱说道,“同样的,朕也会承受皇后之责。”

群臣并不想承担任何责任,而皇帝又以帝位作担保,众人恐慌,最终只得妥协,“臣等谨遵陛下旨意。”

天子正值盛年,手握禁军,又怎会真的有让贤之心,这样的说法,只是为了恐吓群臣,让群臣别无选择罢了。

这些文官们心里很是清楚,眼前这位天子,并不好说话。

见群臣不再持反对意见,李忱拍了拍手起身,“镇北王是朝廷的功勋,朕希望诸卿能一视同仁,别让一些歪念误导了自己,多做一些利国利民的实事。”

“喏。”文官们擦着额头上的汗珠,齐声俯首回道,“谨遵陛下教诲。”

训完众臣,李忱便返回了内廷,苏荷居住在崔贵妃曾住过的长安殿。

----------------------------------

——长安殿——

长安殿内没有华丽的装饰,庭院里空荡的连一颗盆栽都没有,只有长廊上放着几个木架,上面还插着各式各样的武器。

比起内命妇的居所,长安殿更像是一座演练场,偶有内侍省送柴炭的宦官来了,也要为之惊讶一番。

“圣人至!”宦官通传一声。

苏荷闻声从内跑出,恰好李忱踏入长安殿,便顺势扑入了黄袍的怀中。

“十三郎。”

李忱屏退左右,旋即抬起手搂住妻子,摸着她的背说道:“那群大臣已经退下了,七娘想做什么,就安心去做吧,我会一直在背后支持你,不会让这层身份与这道宫墙束缚你。”

这或许就是苏荷明知是上位者所设的局,也还要往里面跳入的原因,也是与孝真公主所说的,出自于苏荷自己的私心。

作为女子降临于这个充满了束缚,以及不平等的世间,没有谁可以彻底摆脱命运。

那些在世俗中不愿随波逐流的女子,最终走向了不一样的结局,但毫无意外,这些结局都不完美,甚至十分凄惨。

如张贵妃为摆脱自己的命运,在深宫中苦苦挣扎,最后沦为国家战败后的替罪羊与牺牲品。

又如李忱的姑母,道宗皇帝的亲妹妹玉真公主,因想要与男子同等的权力,于是以出家入道为由,躲避下嫁,风流长安,然而英宗上位之后,玉真大长公主便被幽禁于道观中,最后孤身一人病逝于观内。

还有孝真公主,为追求权力不择手段,甚至可以牺牲自己的至亲至爱,就在她即将登顶之时,却被顶着男子身份的李忱所取代。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