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就好像事先预测到了一般,入宫的路上吴叙安排了三辆马车,分三路向宫城进发。
刺客们不知那一辆车上坐着李忱,所以只能分三路伏杀。
最终有两辆马车顺利抵达丹凤门,进入丹凤门,李忱也就进入了安全的地方。
作者有话说:
无法做评价,孝真是因为仇恨,主要是她亲眼见到母族被灭,这不单单是老皇帝一个人做的,还有那群宗室,所以她讨厌姓李的所有人。
她其实也了解李淑,同样李淑也很了解她,李淑虽然恋爱脑,但是有底线。
李淑知道孝真赢,会死很多人,包括李忱。
要是李淑能无条件支持孝真做任何事,就不会有自己的悲剧。
第239章 风定长安(十三)
李忱为保命便将遗诏丢出, 那些刺客为争功,果然都去争抢。
吴叙得知后,当即带兵去抢夺, 刺客们便对遗诏更加确信, 最终,李忱平安抵达大明宫前。
丹凤门前, 空手回来的吴叙自责道:“下官无能。”
李忱摇头,“那本就是一张空纸, 小淑给我保命用的。”
刺客争夺遗诏,才为李忱在重重包围下争取了生机,吴叙赶来的也刚刚好。
“大王, 入宫吧。”吴叙叉手道, “下官还有一些事要去办。”
苏荷推着李忱进入大明宫,龙首渠畔的使者熙熙攘攘。
当禁军护着李忱踏入宣政殿时, 孝真公主的眼里只剩下了愤怒。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觉得自己的疑心与防备,都没有错, 错的是自己不够狠心。
不过好在察事厅报来的一则消息让孝真公主得意了起来。
“诸公说雍王有遗诏, 那么敢问雍王, 遗诏呢?”孝真公主问道。
李忱平息了一口气,指着殿外负伤的一众禁军与自己身上的血迹, “寡人入京朝见, 却在长安城内遭遇了大批刺客,其狠厉, 招招致命, 若非左右忠心护卫, 寡人怕是无法活着来到此处。”
李忱的话一初, 引得众人议论纷纷,“天子脚下,何人胆敢刺王杀驾,真是胆大包天。”
群臣们大多都是指责刺客,但他们心里很清楚,敢这样做的,没有别人。
“刺客固然可恶,但如今要紧的是嗣君的确立,如果雍王没有遗诏,那么就要请诸臣在李瀚与李温之间做抉择了。”孝真公主道。
“寡人的确是没有遗诏。”李忱说道,“就算我拿出了遗诏,大长公主也是不会认可的吧。”
孝真公主看着李忱,知道其一向足智多谋,于是回道:“如果是真的遗诏,那么自然无话可说,可如果是伪造的,难道也要认可吗。”
“你远在朔方,陛下未曾派人出京,又何来遗诏。”孝真公主又道,“我看,是这朝中有你的党羽,想要扶持你,篡权夺位。”
“究竟是谁想要篡权夺位,我想大长公主心里应该清楚。”李忱说道,“李瀚年幼,为你所抱养,你怕群臣不答应,又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什么?”群臣大惊,“孝真大长公主竟挟持了舒王的生母。”
“一派胡言!”孝真公主怒道。
“如果诸位不信,可去吴昭仪出居的道观,看看吴昭仪是否还在。”李忱说道。
舒王母子并不得宠,又受王皇后排挤,母子两在内廷相依为命,故而感情十分深厚。
一向懦弱的李温,听到雍王的话,当即扑通一声跪下,“我母亲就在孝真姑母手中,请王叔,救救我母亲。”
舒王的忽然倒戈,引起了孝真公主的不悦。
“可是不管怎么说,就算陛下没有子嗣,也轮不到雍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雍王只是大行皇帝的叔叔而已。”孝真公主说道。
李忱说道,“你知道陛下为何召我入京吗,我不能让你的野心,祸害了整个国家。”
李忱的话更加激怒了孝真,她差点破口大骂,但为了稳住局面,她最终还是忍住了。
“祸害?”孝真公主一副无辜的模样,“拥立嗣君,稳定局面,也是祸害吗,李忱,你口口声声说不会谋划什么,却拥兵割据一方,你与那些虚伪的伪君子又有何区别。”
除了随妻子回到朔方可以保住性命外,李忱明白,无论在何处,孝真公主都不会放过自己。
明明是当权者不仁在先,而今竟堂而皇之指责自己不义。
李忱看着孝真公主,从前,她对于这位阿姊的遭遇,也曾悲悯过,然而渐渐的,她却发现,孝真公主早已经被仇恨吞噬。
李淑的死,也让李忱彻底改变了对孝真公主的看法,但当着群臣的面,李忱并没有将死因说出来。
“你要杀了多少人,才肯善罢甘休?”李忱红着双眼质问道,“今日是正旦,可长安城内却是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