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530)

明明是寒冬,二人却不觉冷意,反而还有些燥热,李忱披头散发的趴在床上,苏荷看了一眼屋内没有结冰的水漏,“我该去处理军务了,今天要察视边防,不能陪你用早膳了。”

苏荷说完便裹上衣物起身,离开前,她特意将炉子里的炭火添足了才出门。

屋外的积雪已没过了脚踝,再等几日,便能有膝盖那般高了。

-------------------------------

应德二年冬,皇帝李淑将先帝十四子接入宫中交由孝真大长公主抚养,赐名李瀚。

正值盛年的皇帝,却忽然畏惧起了寒冬,就连早朝都改到了紫宸殿。

散朝之后,李淑偶尔会前往明义殿探望崔皇后,明义殿虽为中宫所居,却十分的清冷。

除却宫人宦官,与之作伴的便只有一只白猫。

“妾见过陛下。”

李淑扶起崔氏,“皇后不必如此拘谨。”

崔皇后看着李淑的气色,“陛下正值盛年,身子骨…”

“国事虽重,可也要爱惜身体才是。”崔皇后又道。

李淑点点头,他坐下道:“我想将岳丈调回朝中,继续担任宰执。”

崔皇后听到,皱起了眉头,“妇人本不该干政,然而此事涉及到妾的生父,妾不得不说一句。”

“陛下已立妾为后,妾父为外戚,不应权重。”崔皇后提醒道。

“我看中的,是岳丈侍三朝为相的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的缘故而错失贤才。”李淑回道,“我信任你,他们能教出这般好的女儿,我自然也信任崔家。”

崔皇后惊住,她盯着李淑看了好一会儿,虽然明白李淑对自己有的更多的是责任而没有情,但这对于大多内宅不幸的女子来说,要好太多。

虽居于大内,但李淑并没有让她困守宫城,反而时常派人来关怀,让她出宫散心。

“妾都听陛下的。”

应德二年末,李淑召归在地方的崔裕,迁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为宰相。

此举孝真公主虽有不满,但因南衙十六卫之事也未做阻拦。

--------------------------------

应德三年,正旦。

皇帝于含元殿举行大朝会,这是李淑登基以来,首次正旦大朝。

历经两年之久,长安已恢复往日繁华,各地遣唐使不断。

对于这位新帝,中原百姓,以及外邦诸国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首次大朝,虽没有万国来朝的景象,却也比李怏在位时繁荣许多,又因回纥老可汗去世,于是李淑便将出嫁和亲的妹妹接回了长安。

李淑身穿衮冕,端坐在含元殿的御座上,接受诸国使者以及地方使臣的朝拜。

然而就在朝会接近尾声时,李淑却突感身体不适,在诸国使者前,他只能不动声色的强撑着。

然而刚回到便殿,头顶的冕旒便应失重而掉落,孝真公主慌忙上前,“陛下。”

此时宰相元渽也陪同在孝真公主身侧,着急的看着李淑,“陛下。”

李淑躺在龙榻上,睁开虚弱的双眼,他紧紧拽着孝真公主,而眼神却盯着元渽。

元渽很是心虚,自从林辅国死后,他便害怕李淑会对自己也下手,于是极力讨好孝真公主。

孝真公主看着李淑的眼神,忽然在一瞬间心软了下来,“来人,去叫张太医来。”

“喏。”

听到孝真公主呼唤太医,元渽有些急了,他曾经也想过要真心投靠李淑,于是夹杂在孝真公主与李淑之间周旋,帮助李淑救出困在孝真长公主宅的李忱。

然而在李淑登基之后,元渽才发现,李淑并没有真正相信自己,甚至不会允许权臣的存在,只有手段足够狠的孝真公主,才会不计一切代价,任用可任用的任何人。

“姑母。”李淑拽着孝真公主的手,一遍遍呼喊道。

孝真公主坐在李淑榻前,“陛下,妾在。”

元渽有些急了,“大长公主…”

“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孝真公主说道,“但我现在没有心情理会你。”

夹杂在姑侄二人当中的元渽,始终只是一个外人。

在元渽看来,孝真公主的狠,还不足够,他原以为像孝真公主这样的人是没有软肋的,但在今日,他似乎明白了,李淑在孝真公主心中,并非只是一颗棋子那么简单。

很快太医便赶到了便殿,面对病重的皇帝,太医竟然是诚惶诚恐的看着孝真公主。

“如果医治不好陛下,吾定拿你九族谢罪。”孝真公主恶狠狠道。

李淑作为贤明的仁主,在群臣眼中唯一的缺点,便是宠信孝真大长公主,以至于孝真公主在朝中大肆安插党羽,成为继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之后,又一手握权势的宗室公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