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现在打退了唐军却不南下追击,而是屯兵在我们附近,也不上奏陛下通报军情,这非臣子所为。”
“孤城难守,如果仅仅只是靠我们自己面对唐军,是守不了多久的。”
陆庆绪坐在椅子上也很是愁苦,随着处境的艰难,众人的声音逐渐倒向了施寺明。
“现在,我们应该与施王联合共抗唐军,这样才有一线希望。”
“诸卿愿意去迎接施寺明的,便去吧。”陆庆庆不耐烦道,“朕不阻止,但有一点,不可带城中兵卒。”
于是便有几个文官出城前往城南施寺明的军营拜见礼谢。
施寺明表现的尤为尊敬,并设宴招待,重赏了那几人,试图让他们带着陆庆绪出城相见。
然而几日过去,陆庆绪却依旧死守城池不肯出来,施寺明恼羞成怒,于是策反其身侧大将陆太青,以屠城为要挟。
此时的邺城,虽得粮几万石,但被唐军围困数月后,士卒几乎死伤殆尽,面对施寺明的要挟,陆庆绪十分头疼。
身侧大将遂劝谏陆庆绪上表称臣,以帝位换取周全。
陆庆绪于是派陆太青向施寺明上表称臣,然而施寺明自然不肯接受,并回信要与陆庆绪结盟,共抗唐军。
陆庆绪看到信后,很是高兴,于是又派人入营请求与施寺明歃血为盟。
“施寺明已经同意与我歃血结盟,并邀我入营。”陆庆绪将施寺明的手书拿出来,与群臣一同商讨对策。
“施寺明让陛下出城,而不肯入城,可见其居心。”
“可是如果不同意,他便要围城,将我们困死于此。”陆庆绪为难道。
“如果我们与施寺明决裂,那么唐军就会得利。”有大臣道。
听到此,陆庆绪是万般不愿意的,“我就算是把邺城让给施寺明,也绝不会让唐军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不如亲带三百骑,让孙将军与崔将军护卫左右,如果施寺明敢行不轨,便可以见机行事。”陆太青向陆庆绪献策道。
“眼下,也只能堵上一把了。”陆庆绪叹道。
于是当日,陆庆绪便带领三百名骑兵与几名大将来到城南。
施寺明提前得到消息,便安排人马蛰伏于营帐内,而让帐外的士卒卸甲,围炉歇息。
陆庆绪进入营中,发现士卒都围着篝火正在吃饭,于是放松了警惕。
施寺明命亲信出帐迎接,“我王已在帐中备好酒肉,请陛下入帐。”
至帐口,施寺明的护卫士卒又要求他们解剑,陆庆绪虽不情愿,但也只得照做。
而后几名大将皆被拦在帐外,陆庆绪恐慌道:“他们都是我的亲信。”
“王有令,只允许陛下以及几位亲王入内结盟。”士卒回道。
陆庆绪无奈,只得带着四个弟弟入帐,刚一入内,便发现施寺明高坐于虎皮大椅上,态度尤为傲慢,丝毫没有面见君王的样子。
陆庆绪知道自己已经失势,只得跪伏叩拜于施寺明膝下,以此获得周全,“作为臣下,我治军无方,连丢东西二京,并陷于重兵包围之中,没有想到大王能看在先帝的情份上,远来救危,使我得以复生,恩深如海,终生难以报答。”
然而施寺明的态度,却与信上截然相反,他忽然起身呵斥,“丢失两京,何足挂齿,你身为人子,却弑父篡位,为天地之所不容,寡人今日便要为先帝铲除你这个逆贼!”
陆庆绪听后一惊,刚想要反抗,却被帐内蛰伏的甲兵擒住。
“施寺明,你敢欺我?”陆庆绪大怒,一掌将甲兵的头颅震碎。
施寺明被吓了一跳,于是大喊,“杀了他。”
躲藏的弓.弩手现身,几支迅猛的利箭齐刷刷射向陆庆绪。
“你?”身中数箭的陆庆绪恶狠狠的指着施寺明,“不得好死。”
“我知道你天生神力,但你的力量能快得过弓箭吗。”施寺明趾高气昂道。
“杀了他们。”于是便将帐内的陆庆绪以及陆家兄弟全部斩杀,包括帐外的武将,也一并除去。
除掉陆庆绪后,施寺明顺利进入邺城,并收编了陆庆绪的兵马,吞并了伪燕的残余势力。
整顿之后,施寺明又派人马前往河阳攻打河阳城,想南下夺取洛阳,却被苏荷击退。
吞并陆庆绪的势力后,施寺明返回范阳筹谋称帝,于是便将长子施昭义留下镇守邺城,自己则率兵返回范阳。
是年四月,施寺明称帝,改元顺天,封长子施昭义为韩王,改范阳为燕京。
---------------------------------
虢国公战死与朝廷大军溃败的消息相继传回朝中,然而对于战败的诸路将领,包括崔光原,李怏都未进行任何处置与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