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489)

“我从来就没有用正眼瞧过你那兄长,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曾经的上皇所赋予,从他父亲血淋淋的手中夺来的,而我现在所拥有的,是我用刀,用血汗,用性命换来的,我会亲手打败他,亲手将他斩于我的马下,用他的头,祭奠这大地上无数因他而死的亡魂。”

说罢,苏荷遂挥刀将陆庆和的头颅斩下,手法干净利落,丝毫没有犹豫。

叛军溃败后,唐军乘胜攻克汲郡,陆庆绪败走邺郡安成府。

得知王司礼与诸陆路度使以河东兵马皆已在赶来的路上,苏荷便下令追击。

诸路兵马齐聚邺郡,陆庆绪只得收拢残兵抵抗,然而叛军气数已尽,几万人马,全部命丧,陆庆绪只得进入邺城固守。

此时,李光必也从太原率兵抵达,九路兵马将邺城围困。

陆庆绪惊恐的逃回城中,而此时的邺城早已混乱不堪,此前,得知兵败,宫中的宦官与宫人便将财宝抢夺一空。

陆庆绪得知,大怒的质问禁军,“朕是败了,可朕还没死呢?”

“是长公主下的令。”禁军统领道,“长公主不让臣拦着他们逃离。”

“四娘?”陆庆绪听后,于是赶到了陆庆芸的府邸。

然而他刚一踏入,便有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他忽然想起出兵救援汲郡前,妹妹入宫百般劝谏,但气上心头的他哪里听得进去,事到如今再后悔也为时晚矣。

吱~

房门推开,一股浓烈的酒味飘出,“不!”陆庆绪看着屋内大喊。

他快步上前,搂起躺在地上的妹妹,她的身侧还有一只掉落的酒杯,而她的脸上,整个七窍都在血流,身体也变得冰冷。

陆庆绪跪在地上抱着妹妹大哭,他抬手替妹妹擦去嘴角与眼角快要风干的血渍,“为什么,为什么。”

一直夹杂在父兄之间的陆庆芸,当得知兄长杀了父亲篡位后,便已心如死灰。

也是从那一刻开始,她痛恨战争,痛恨权力,然而陆庆绪却将这一切的罪都推到了唐军身上。

“就算是覆灭,我也不会让李唐小儿,安稳的坐在龙床上!”

陆庆绪抱起妹妹走出长公主府,在匆匆处理了丧事之后,便派遣部将前往范阳。

“薛崇。”

“陛下。”薛崇叉手。

“你去范阳,告诉施寺明,我愿以帝位为条件,请求他出兵相救。”陆庆绪道。

“陛下…”薛崇抬头。

“去!”

“喏。”

此时的陆庆绪似抱了死守城池之志,他散尽府库钱财,用来收拢军心。

“大燕的儿郎们,你们从范阳一直到洛阳,又从洛阳到此,一路血战,唐廷已经不可能再赦免我们了,既然如此,不如拼死一守,等到范阳的援军到达,或许还能有一线生机。”

-----------------------------------

远在范阳的施寺明,得知陆庆绪兵败被围,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于是当即发兵前往救援。

然而唐军九路兵马包围邺城,于城外筑了三道宏伟的城墙,又在地上挖了三道壕沟,水淹邺城,其气势之盛,让施寺明不敢冒然进军,于是派归降的大将李贵仁率一万步骑驻扎于不远处的滏阳县观望。

陆庆绪在城中的鼓舞很快就见了效,叛军死守城池不出,而唐军因人心不齐,致使城池久攻不下。

然伪燕的气数已尽,诸州得知陆庆绪被围,纷纷归降朝廷。

至元元年十一月,叛军魏州刺史递交降书,举城投降,朝廷于是诏令河南节度使崔光原接管魏州。

施寺明不敢进军围困邺城的唐军,于是将战火转向了刚刚投降的魏州。

崔光原刚到魏州,便闻讯叛军来攻,于是慌忙派遣麾下骁将率兵抵御。

然而叛军势盛,而崔光远麾下兵少,屡战屡败,只得退回城中。

叛军追至城下,使用反间计离间崔光原麾下的骁将,崔光原大怒,于是将之腰斩,大将被斩,致使军心大乱,叛军于是趁机攻城。

魏州城经过修筑后,变得十分坚固,然而崔光原却不懂守城,害怕城破被俘虏,于是在夜晚突围出城,丢下几万守城将士,弃城逃回长安,崔光原的逃走,导致魏州城三万将士群龙无首。

至元元年十二月,施寺明攻陷魏州,屠杀守城将士三万余人,鲜血汇聚成河。

然而逃回长安的崔光原,不但被李怏赦免,还被任命为了太子少保。

邺郡围城不利,又闻魏州失陷,由宦官监领的各路兵马人心涣散,又无统一指挥,时间一久,人马逐渐疲惫,士气也越渐低迷。

战事,由盛转衰,唐军陷入不利局面。

作者有话说:

太多猪队友了

其实说句实话,很多人都不清楚安史之乱的真正过程。(其实唐军的机会有太多了,然而不管是唐玄宗还是唐肃宗,都喜欢在背后瞎搅和,然后弄没了,白死了很多人其实,我觉得唐肃宗有点愚蠢,已经不是平庸而是接近昏聩了,不亏是亲父子。)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