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477)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在长安,哦不,是洛阳,朕记得是开皇…开皇…”老皇帝回忆起了从前,或许是因为年老的缘故,说着说着,因为记忆衰减,他的话渐渐变得语无伦次,就像一个糊涂的老头,自顾自的低喃着,“我怎么会忘呢,我不会忘的…”

“阿爷。”良久后,李忱从轮车上用力撑起,跪在父亲膝下缓缓喊道。

失去权力之后的众叛亲离,让老皇帝无比的心凉。

这一声叫唤,让老皇帝从自言自语中回过神来,当场落泪大哭,自马嵬驿一别,到如今与身为新君的李怏再相见,便再没有听到过这样的呼喊了。

然而万般结果,都是自己当初种下的因所致,老皇帝老泪纵横,心中悔恨不已,“阿爷对不起你。”

“也对不起你母兄。”

李忱的跪,是跪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亲,抛去皇家的身份,而今的老皇帝,只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七旬老头。

尽管如此,李忱也并没有就此原谅,有些错误,犯下后便再无法弥补,而李忱心中的创伤也同样。

叩拜后过了许久,李忱从地上缓缓爬起,老皇帝手中落了空,开始心慌了起来,“小珺,你还是不肯原谅我吗?”

李忱回到了轮车上,闭眼道:“兄长与母亲再也回不来了,我也已经做不回李珺,你叫我,如何原谅你呢?”

老皇帝垂下手,他躬屈着腰背坐在龙榻上,目光呆滞,李忱最后看了他一眼,便推着轮车转身离去。

“小珺。”老皇帝抬头,“你能…”话语有些哽咽,“常来看看我这个老头子吗?”

老皇帝起身看着李忱的背影说道,“就当是作为父亲,最后求你的。”

李忱没有回答,自顾自的推着轮车走出了大殿,留下老皇帝一人,望着门口发愣的站着。

“大家。”冯力迈入殿提醒道,“雍王已经走了。”

老皇帝一把瘫坐在龙榻上,“兄长。”

“三郎。”冯力靠近老皇帝。

“我不想回长安了。”老皇帝流泪满面道。

-------------------------------

翌日,御驾从望贤宫出发,李怏欲亲自为老皇帝驾车,却遭到老皇帝的制止,于是便改乘马亲自在车架前为太上皇引导。

临近长安城时,百姓们夹道跪拜,迎接二圣回朝,太上皇的归来,让百姓彻底相信,战乱即将平定,安宁的日子也将要到来了。

“陛下万岁!”

“圣皇万岁!”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圣驾进入城中,老皇帝坐在车内向百姓们招手慰问。

队伍至大明宫前停留,朝臣与百姓见驾,纷纷拭泪。

“诸位不要哭泣,让国家遭受如此动乱,朕有愧于你们。”老皇帝站在车架上安抚众人,“新君仁孝,乃天命所归,一定能够让天下重回太平。”

安抚众人后,老皇帝还想去宗庙祭拜,却被告知已被叛军焚毁,九庙神主暂移大明宫长乐殿。

老皇帝于是前往长乐殿,在九庙神主前忏悔罪过时,忽然失声恸哭,李怏就等在殿外,对父亲的哭声无动于衷,他只想快一些,快一些到让位的时刻。

做完这一切,老皇帝最终来到了宣政殿,这也是李怏期待已久的。

宗室、外戚,文臣武将换上朝服齐聚宣政殿,老皇帝当着百官的面,让位于李怏,并授传国宝玉玺。

让位之后,老皇帝主动提出移居兴庆宫,那座由潜邸与兴庆坊改造的宫殿。

自此,老皇帝不再过问政事,这也让李怏彻底松了一口气。

对于这位父亲,李怏心里更多的是怨恨,尽管他让龙武大将军陈元礼继续镇守兴庆宫陪伴在太上皇身侧,但宫中的禁军侍卫早已被调换。

老皇帝如同被软禁在兴庆宫一般,再无法自由出入,每日只能与宫人以及昔日华清宫中的梨园子弟唱戏作伴。

宗室与朝臣皆知老皇帝被幽禁于兴庆宫,却无人敢往,只有玉真大长公主李元元常去探望,并安排宫人侍奉兄长的起居。

“所有人都离我而去了,只有元娘你,还记得我这个老东西。”老皇帝呆坐在花萼相辉楼中,看着自己的同胞妹妹诉苦道。

玉真大长公主将宫外带来的一些佳肴摆上,“兄长有今日,也不能怨别人,当初我便劝过兄长,天下间的父子,哪有像兄长这般的。”

“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老皇帝叹道,看着眼前的菜,便又不禁流泪。

“这些,都是小十三让我带来的。”玉真大长公主说道。

老皇帝夹起一道菜送入嘴中,一边咀嚼一遍落泪。

“落日半楼明,琳宫事事清,山横万古色,鹤带九皋声,易作神仙侣,难忘父子情,道人应识我,未肯说长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