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462)

苏荷自然明白,然而任由李贵仁这般说下去,只怕唐军的军心会就此动摇,毕竟十五万大军中绝大部分是朝廷军队,他们没有跟从过苏荷,难免会有所顾虑。

“大帅,让我去会会他。”浑进骑马上前,朝李贵仁大喊道:“狗贼,你还不够资格让我家元帅出手。”

李贵仁见是一个胡须都没长全的年轻人,皱眉道:“哪里来的无名小将?”

两名武将就这样在阵前搏杀了起来,叛军将领见浑进年轻,以为李贵仁必胜,于是戏笑道:“李将军以大欺小,恐怕不好吧?”

“那个小将,怎如此眼熟?”陆守忠挑眉道。

就在李贵仁逐渐败落下风时,有从河北撤回来的将领大惊道:“元帅,那个人是浑进。”

“浑进?”众将惊讶。

“那个在九门县一箭射杀了李利杰将军的浑进。”

而此时的场上,胜负已逐渐明显,作为突厥人,无论是体格还是力量,浑进都占据了优势。

很快,李贵仁因不敌而被打落下马,陆守忠见势不妙,于是骑马上前增援,“小儿,休得猖狂!”

就在浑进抵御进攻有所分心之时,李贵仁忽然起身死死抱住了他的马,陆守忠见机挥刀。

嗖!——

一支利箭从唐军阵中射出,向陆守忠的头颅直直射去,陆守忠只得收刀抵御箭矢。

刀身将箭矢的轨迹改变,但力道却并没有因此减小,只见那支箭的半个身子都已射入了黄土之中。

燕军大惊,因为那搭弓之人正是唐军的元帅,他们先前讥笑的女子。

最终陆守忠与李贵仁败逃,唐军军心大振,然而十五万大军,不仅兵种杂乱,且从未联合作战过。

苏荷作为副元帅,却只能指挥得动麾下朔方军,前锋唐军见燕军败逃,便不听指令乘胜追击。

陆守忠见唐军为争功劳,竟如此心切,于是命前锋部队洋装败退,一直至大军阵前。

“听我号令,全军反击!”随着一声令下,叛军进攻的号角吹响。

在叛军全力反攻下,唐军顿时大乱,丢下辎重而逃,“苏元帅,朝廷军队刚刚聚集,太过散漫,今日我等若不拼死力战,那么全军就会彻底溃败,大唐也就完了。”前军将军李司言道。

“李将军可有办法?”苏荷问道。

“死战!”李司言呵道,“请元帅回去保护长平王,司言以血肉之躯组建人墙,必将扭转乾坤。”

说罢,李司言驾马向前锋冲去,他将盔甲与上衣尽数脱下,手执长刀立于阵前,“李唐的儿郎们,不要忘了你们是为何而战!”

“为国而战,死又何妨!”

“为后世子孙而战,死又何妨!”

李司言一边高喊,一边持刀勇猛杀敌,短短片刻,他的身侧便堆积起了数十具残缺不全的叛军尸体。

在李司言的激励下,前锋大军终于稳住了阵脚,“战!战!战!”

李司言身先士卒,唐军所向披靡,一人一刀,带领手执长刀的前军步步向前,犹如铁铸的城墙一般,坚不可摧。

李司言的前军,让局势瞬间扭转,各路兵马纷纷奋勇杀敌。

就在激战时,一名唐军将领陷入敌围,被叛军斩落坠马。

而那人正是散尽家资捐献朝廷,跟随李怏而获重用的王南德部下。

“元耀!”凤翔都知兵马使王南德见属下坠马,于是朝叛军大喊一声,“贼人,你家将军在此!”旋即骑马上前,将左右叛军通通斩杀。

嗖!嗖!嗖!

几支利箭向他射来,属下起身,挥刀砍杀,“将军!”

利箭射中了王南德的眉眼,不受控制的眼皮垂了下来,将眼睛遮盖。

王南德抬手,咬牙拔箭,忍痛割去遮掩的眼皮,鲜血顺着伤口,流散至满面。

“再战,再战!”王南德大吼一声,“陆守忠,武功兵败之仇,我今日必报。”

“将军。”属下杀到王南德身侧,很是愧疚。

“一道箭伤而已,怎比我的元耀。”王南德哈哈大笑,“今日必灭叛贼,复我长安。”

“元帅。”苏荷派去侦查的骑兵返回指挥台上,“阵东有伏兵。”

“怀恩。”苏荷当即唤道,“你率回纥兵马前往阵东,务必将伏兵一举歼灭。”

“喏!”

作者有话说:

本剧纯属虚构,女性带兵救国,除了花木兰这样的虚构人物,正史上存在的有秦良玉。

以安史之乱为背景,借鉴的资治通鉴记载。

想要摈弃性别带来的偏见,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比如每个人都有喜欢与不喜欢,那自然也就都有偏见,当你喜欢一个人或者事物,就能包容她的不完美,但当你讨厌的时候,缺点就会被无限扩大,无论好与坏,你都是厌恶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