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朔方——
在朔方苦等多日,苏仪终于等来了朝廷的启用,当朝廷的调令下达,苏仪的心中五味杂陈。
一方面是在他为官多年后终于受到了朝廷的重用,另一方面,是在国家节节败退之时,朝廷才想起他们这些被排挤与埋没的武将。
在近一年的准备之下,苏仪麾下累积了一大批能人与强将,朝廷让他接任朔方节度使后,朔方边军皆听从他的调遣。
东征之前,苏仪与几个儿子以及自己的副将左兵马使李光必、右兵马使高瑞、左武锋使李怀恩聚在沙盘前商讨对策。
此时,陆善已经占据河北全境,风长清只得率军守洛阳。
于是副将提议南下阻击叛军主力攻取东宫,“以叛军如今的攻势,新募兵如何能够抵挡,东京一但沦陷,长安危矣。”
“南下与朝廷军马汇合,而后反击叛军。”终将纷纷觉得可行。
“不行,”苏荷忽然开口道,“叛军渡河,士气高涨,如今论战力,只有朔方军能与之力敌,如果南下阻击叛军,将士疲于奔袭,不利于交战,一但战败,我们将再无还手之力,所以我们不能将这唯一的希望拿来做赌注。”
“若不救东京,唐军的士气只怕更要完。”副将反驳道。
“唐军节节败退,我们需要一场胜利,才能挽回士气。”苏荷说道,“阿爷,我收到长安那边的消息,说河东与河北诸郡大多都是不战而降,但他们心中却并不是真心诚服,只是畏惧叛军的势力。”
“我朔方所处方位,不仅能够及时驰援河东抗击叛军,还可东出井陉口,进攻河北,切断叛军归路,威胁其后方,胡贼筹谋了这么多年,一定不会没有准备的。”苏荷说道,“若是率主力南下,朔方必定危矣,没有了朔方,那么朝廷将会面临被夹击的局面,不要忘了,西边的吐蕃,正在虎视眈眈。”
苏荷的提醒让众人都低下了头。
“不如趁叛军主力攻取洛阳之时,朔方军东出进攻河北,切断叛军的退路,届时与朝廷大军两路夹击,成合围之势。”苏荷又道。
“末将也赞成雍王妃的提议。”左兵马使李光必说道,“洛阳有风长清镇守,如今朝廷也派出了荣王与高仙之东征,若朔方军能在此时赢得一场胜利,打到叛军主力后方,叛军必定自乱阵脚。”
苏荷看着沙盘,想到李忱的来信,不免担忧道:“但是此举,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若是朝廷不敌,朔方军无法及时驰援,那么两京…”
“就算东京失守,也有潼关天险,况且有风长清与高仙之两位将军在,他们领兵镇守潼关,难道王妃还不放心吗?”李光必说道。
“高风两位将军都是安西名将,我听过他们的事迹,对他们的用兵自然是放心的,可我不放心朝廷。”苏荷说道。
苏荷话出,众人默然,就在苏荷与众将分析形势的第二日,陆善所率领处于河南的叛军主力,开始进攻东都洛阳,与此同时,驻守在大同的部将高修言也率叛军进攻朔方的振武军,以阻挡朔方军南下援救。
早在陆善起兵之时,麾下军师便提醒他提防朔方军,于是他将军力分散,自己率领十余万主力西进,并任命别将高修言为大同军使,率兵连夜赶赴大同镇守,以阻止朔方军东出,又命部将陆忠志率精兵屯于土门,防止河东与朔方军进入河北,将河东与朔方军的联系彻底切断。
一路叛军进攻朔方振武军,于是苏仪采取了幼女的计策,率军赴援。
-----------------------------------
——东京洛阳——
荥阳沦陷后,风长清斩断河阳桥,率军于洛阳坚守。
十二月十一日,陆善率领叛军主力来到洛阳,风长清出兵迎战。
“不许退,不许退!”
然新募兵不但不听从号令,在听到叛军的号角与骑兵陷阵的口号时,吓得连连后撤,大军顿时乱做一团。
“不许退!”任老将如何呼唤,也无法阻止新兵自乱阵脚。
与叛军初次交锋,风长清便大败,无奈只得退守上东门。
“将军,这些杂兵,听不懂号令,连弓箭都不会用。”副将焦急说道,“洛阳城肯定守不住,咱们撤吧。”
荥阳的沦陷,让风长清看清了朝廷腐败的局势,奈何自己在御前夸下海口,“今日之败,并非我风长清之过,”他望着眼前纷纷逃命的新兵,不甘心的咬牙切齿道:“高将军的援军很快就要到了,收拢残部,再战!”
“一定要守住东京。”
此时叛军锣鼓阵阵,步骑兵从四个城门杀入,见人便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