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307)

李忱摇头,五胡乱华的凄惨,仅凭借史书的几句话就能让人毛骨悚然,可想而知,当时的汉人,尤其是汉人女子,被抓入军中,受到欺辱之后还要面临被当做牲口一样宰杀,那时的汉人终日活在胡人入侵的恐惧之中,被他们视作牛羊,“天底下没有比人更凶残的东西了,若没有冉闵的灭胡令,我汉人,恐绝已。”

五胡乱华,苏荷也听父亲说过一些,但知道的并不详细,如今从李忱嘴中听得,才明白这灭族之祸的恐怖。

才明白,先人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五胡乱华的教训,并没有过去多久,而我们的君王,却早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惨状。”李忱说道。

“吁。”文喜架着马车来到了大明宫的建福门,示出腰符后驾车进入大明宫。

穿过宫墙夹道,至一处宫门前停下,“郎君,娘子,咱们到了。”文喜下马将李忱的轮车取下。

李忱刚下车,便碰到了十四皇子荣王的马车,荣王遂下车上前行礼,“阿兄,嫂嫂。”

一同下车的还有荣王妃与其不满周岁的嫡长子,“快来拜见雍王与雍王妃。”荣王招呼道。

对于一众兄弟,荣王最尊敬的兄长并不是太子李怏,而是眼前这位坐在轮车上的十三皇子。

“妾薛氏,身见过雍王兄,嫂嫂。”荣王妃出身河东薛氏,仪态举止都十分得体,面对雍王也颇为恭敬。

苏荷看着荣王妃怀中的幼儿粉嫩嫩肉嘟嘟的,可爱极了,不由的亲切道:“好可爱,长得真漂亮啊。”

荣王妃便说道:“嫂嫂与兄长将来若是生了孩子,想来应是才貌双全。”

“他叫什么?”李忱问道荣王。

“圣人赐名伉。”荣王回道,“我推兄长入内吧。”

“好。”

雍王与荣王两家来到太液池, 此时太液池畔,已有不少宗室在等候圣驾,还有十六皇子颍王与其怀有身孕的颖王妃。

荣王刚推着李忱来到太液池,便听见一声叫唤,从池边传来,“阿兄。”

一个穿着道服的女孩挣脱了母亲的手跑向李忱,她的手里还拿着一只陈旧的纸鸢。

内宫妃嫔与宗室诸王公主具在,小女孩的举动,让其生母惊吓了一番,“虫娘。”

虫娘见到李忱后,便将母亲先前的教导忘得一干二净。

李忱并没有顾及众人的眼光,而将这个在内宫不受待见的妹妹抱起。

面带慈祥的微笑,“小丫头,好久不见。”

虫娘坐在李忱的怀中,拿起李忱送给她的风筝,“阿兄,你看,风筝还在,阿娘说今天很多人都会来太液池,像上次一样,虫娘就在想,阿兄是不是也会来,虫娘已经有…天没有见到阿兄了。”

虫娘掰着手指,却发现自己根本数不清,“哎呀,反正就是很久很久。”

李忱摸了摸虫娘的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包果子,“虫娘猜这是什么?”

虫娘嗅了嗅,旋即瞪着大大的眼睛,“是饆饠吗?”

“小丫头真聪明。”李忱说道,“给,樱桃饆饠。”

众人看着这一幕,纷纷调侃道:“十三郎如此喜爱虫娘,不知道人,还以为虫娘是十三郎的女儿呢。”

“是啊,十三郎这般喜欢孩子,雍王府,也该要有喜事了吧。”

李忱只是看着妻子笑了笑,而她抱着虫娘的一幕,也恰好被皇帝与张贵妃瞧见。

众人纷纷侧身行礼,“圣人。”

然而虫娘见到皇帝,眼里更加开心了,“阿爷。”

皇帝只是撇了一眼,随后便将注意力放在了荣王的长子身上。

宦官将荣王妃怀中的孩子抱给皇帝,皇帝看着自己的孙儿,满眼慈爱的说道:“十四,这孩子生得像你。”

皇帝于是抱着孩子进入了蓬莱阁,众人也跟随上前。

宴上,因为吴王、荣王、颖王均在这两年添有子嗣,张贵妃便接此调侃起了李忱。

张贵妃见皇帝如此喜爱荣王的长子,于是顺着说道:“这十四郎的长子都将满岁了,十六郎也即将做父亲,咱们十三郎的雍王府,也该要有动静了吧。”

宴上的人,皆知张贵妃与李忱的过往,如今张贵妃的话,让众人不明所以,不知这究竟是身为庶母的善言还是暗讽。

“几个兄弟中,可是雍王府最先成的亲,”有长公主也顺着张贵妃的话说道,“十三郎,你可莫要落在几个弟弟之后了。”

面对长辈们对于子嗣之事的调侃,李忱拉着妻子的手,极为尴尬的应付了几句,而这些,都被皇帝看在了眼里。

作者有话说:

第136章 长恨歌(九十)

天圣十四年, 在长安度过除夕与正旦之后,苏荷独自一人回到朔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