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都明白的。”刘氏表现的极为懂事道,“妾岂会因为自己的私欲,而坏了郎君的大业呢。”
庆王高兴的吻着刘氏的额头,“还是你最懂事。”
刘氏随后起身从柜子里拿出一双新缝制的六合靴,“郎君的靴子旧了,妾身为郎君新缝制了一双。”
“哦?”庆王抬起脚,穿上新靴走了两步,夸赞道,“娘子缝制的鞋,比尚服局的还要舒适呢。”
刘氏听后,心中窃喜,庆王在离去之前,还不忘回头说道:“前日我新得了阿爷赏赐的澡豆,一会儿让侍女给你送来,今夜在院中好好等着。”
“喏。”刘氏高兴的回到内室,她披头散发的躺在床上,手中还攥握着一张符箓放在胸口,“果真是奇术。”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一张小小的符纸,却给她以及整个庆王府带来了灭顶之灾。
刘氏起身,想要重赏侍婢与画符箓的术士,“阿琴,阿琴。”
“刘孺人。”入内的却是庆王府中的其她侍女,“阿郎走后,阿琴也出府了。”
侍女旋即将庆王吩咐的澡豆呈上,“刘孺人,阿郎吩咐的澡豆。”
“放哪儿吧。”
“喏。”
刘氏没有多想,而是将符箓藏于枕头底下,走到镜台前哼着小曲,精心打扮着。
------------------------------------
——大明宫——
庆王快马入宫,但还是稍晚了一些,此时皇太子与皇帝都已在殿内了。
“十五大王。”监门将军边令承朝庆王叉手,“圣人与太子都在内,圣人交代了,让您来了之后直接入殿。”
“有劳将军。”庆王俯下身将靴子脱下,整理好衣帽后,踏入殿中。
门外立候的几个宦官便将他急忙脱下的靴子整理好放置在太子的六合靴旁。
殿内,庆王虽来晚,但皇帝却并未责怪,反而等他到了之后才吩咐人传膳。
庆王聪慧,懂得如何博取皇帝的欢心,获宠之后,儿女向父亲视膳问安的职责就落到了庆王头上,如今的庆王,已完全取代了太子李怏,日日陪伴在君前。
尚食局每新上一道菜,皇帝觉得好吃,便都差人也给庆王一份,似乎早已忘却了旁侧还坐着皇太子。
“阿爷,这鱼真鲜美,儿从未吃过如此美味的鱼。”庆王指着一盘鱼脍直夸赞道。
“鲜吧,”皇帝笑道,“吴郡太湖里的鱼,连夜走运河用快马送入长安的。”
听到这儿,庆王便吹嘘起了皇帝,“儿记得吴郡还叫苏州的时候,并不出名,而今在阿爷的治理下,都成了诗人们口中的繁华州郡了,吴郡至京有千里之遥,走江南水运,一夜就能抵达长安,可见这便利。”说罢,庆王起身,于御前跪伏,“江南能如此繁华,离不开圣人的日夜操劳,臣替天下百姓谢恩圣人。”
“哈哈哈,”听到这样的夸赞,皇帝十分自豪的大笑了起来,“我儿知我,吾心甚慰。”
皇帝挥了挥手,庆王这才起身回座,“来人,吩咐尚食局,将今日送入宫的鱼留下半框送到承欢殿,其余的送往庆王府。”
“谢阿爷。”
“你府上那几个妾室怀有身孕,这鱼最是滋补。”皇帝乐呵呵道。
“喏。”然而还没等领旨的宦官离去。
边令承便急匆匆的入了殿,在内侍监冯力耳侧小声嘀咕了一阵,“冯监。”
“…”
只见冯力脸色瞬变,目光不自觉的转向了庆王,他走到皇帝身侧,弯下身子小声道:“大家,置靴的宦官在庆王的靴子里发现了…诅咒大家的巫蛊符箓。”
作者有话说:
第127章 长恨歌(八十一)
一向厌恶这些歪门邪道的皇帝, 将夹起的生鱼片连同筷子一起拍在了桌上,“岂有此理,”皇帝怒瞪着庆王, 适才的父子情深在这一瞬间消失的的无影无踪, “去给吾将符咒取来。”
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的庆王,嘴中还在咀嚼着鱼肉, 见皇帝突然怒目看向自己,他一下慌了神, 不知所措的说道:“阿爷?”
“大家。”宦官将庆王的六合靴送进殿中。
“这是你的靴子?”皇帝问道。
庆王咽下生涩的鱼肉,看着新靴颤颤巍巍的点头,“是…是。”
“诅咒的符箓在哪儿?”皇帝问道宦官。
宦官旋即将缝制的线头扯开, 靴子的外皮与内衬中间果然塞着一张黄色的符纸。
符纸上的字没有人能够看懂, 然而正中间那个最大的字却像极了一个瞒字,瞒字的上方, 还用着朱砂笔画了一个封锁交叉,这使得皇帝勃然大怒,“混账, 这是什么?”
庆王见之大惊失色, “阿爷, 儿冤枉!”皇帝的近侍皆知,皇帝时常将自己比作曹阿瞒, 便也称自己为阿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