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45)

“万春?”皇帝见到是自己的爱女,登时变得有精神了,“朕的洋乖囡来了。”

万春公主摘下面纱,叉手道:“女儿还想混入教坊给阿爷一个惊喜,没有想到阿爷竟一下看出来了。”

皇帝遂大笑,眼里是止不住的慈爱,苏荷看着万春公主,以为皇帝不止虫娘一个混血女儿,于是问道李忱,“李郎,这个万春公主也是胡人姬妾所生么?”

李忱侧过头,与妻子对视了好一会儿,摇头道:“万春公主的生母是杜美人,汉人所生。”

“啊?”苏荷惊住,因为万春公主的长相,任谁也不会觉得是两个汉人所生。

作者有话说:

菜品为唐代烧尾宴中所出,金栗平可以理解为鱼子酱披萨,像泡菜,鱼子酱,生鱼片(鱼脍)等等,很多东西其实都能在中国的古籍中看到影子。

以某时代为背景,就会加入某时代的人文风俗,包括日常的饮食文化,这是作者写作的风格,也是初心吧,文化传承不是复古,而是需知,这是自家的东西,溯流徂源。

囡:女儿

第107章 长恨歌(六十一)

苏荷看着殿阁中央打扮奇特的万春公主, 有些匪夷所思,于是小声确认道:“她真的是圣人的女儿么?”

李忱点头,“不仅如此, 她还是圣人最为宠爱的女儿, 在一众公主当中,万春姊姊也是最有才华的, 每有与西域诸国使臣的宴饮,圣人都会带着万春姊姊。”

“看得出来。”苏荷说道, “能在如此多人的场合下抱琴而入,不露丝毫胆怯,必是十分自信的。”

宦官搬来褥子, 供万春公主跪坐, 她将箜篌抱于怀中,随后将目光锁定在了李忱身上。

同为擅乐者, 李忱与万春公主曾受学于同一乐师,交集便也不少,每当议论才华出众的皇子女时, 万春公主与李忱总会被并列着说出。

但与生性张扬, 不喜欢规矩, 又胆大的万春公主不同,一直以来李忱都是谨小慎微, 也不喜出入这种热闹的场合, 万春公主自幼拜张也狐为师,学习琵琶与箜篌, 自侍才艺, 不仅喜欢当众表演, 更爱与人比试, 同梨园的宠乐李圭年比过羯鼓,与神笛手李莫比过管笛。

“十三郎大婚,我这个做姊姊的还不曾祝贺过,”万春公主忽然说道,“今日便当着诸位长辈的面,为十三郎与雍王妃,贺一曲,以祝新婚燕尔。”

李忱听后,连忙招呼苏荷将她搀扶起,朝万春公主拱手答谢。

万春公主回过头,又看向皇帝,“万春也为圣人贺,昭昭大唐,天俾万国,恭祝圣人,圣躬万福。”

皇帝摸着白胡须,笑眯着老眼,“让朕来听听,吾家乖囡与张卿所学箜篌究竟如何。”

殿阁旁侧有席地而坐的教坊乐工,其指挥,目不转睛的盯着万春公主,以准备指挥合奏西凉乐。

与此同时,教坊的舞者排列进入阁中,“教坊为圣人献文舞,贺雍王与王妃,新婚大喜。”

“《庆善舞》”

咚!

六十四名教坊舞者,皆为十一二岁的少年,头戴进贤冠,着紫衣,大袖裾襦,漆髻皮履,万春公主抱着凤首箜篌,缓缓抬起手弹拨。

伴奏的管弦乐起,舞者舞动长袖,踢腿曳屣,诸多伴奏的乐器中,唯箜篌音色最为独特,空灵悠扬,令人陶醉。

众人皆被万春公主的箜篌声所吸引,就连苏荷也觉得,一众伴奏中,由于万春公主的技艺高超,加之箜篌独特的音质,所以渐渐压过了其他管弦乐。

“好好听啊。”苏荷说道,随后看向李忱,“我记得家里的书斋有一间屋子,里面放了许多乐器,其中就有箜篌,但好像与公主现在弹的有些不一样,十三郎也会箜篌吗?”

“家中的是竖箜篌,万春姊姊手里的叫做凤首箜篌。”李忱解释道,“早年也跟随张乐师学习过,不过这箜篌与琵琶,乃是万春姊姊最擅长的乐器。”

御座上的皇帝,越看越欢喜,他侧身倚在玉制的凭几上,一边欣赏着舞乐,一边举杯慢哼歌词,与张贵妃对饮。

“妾听着公主的箜篌,怕是要胜过张也狐了。”张贵妃说道。

“朕的女儿,在音乐之上超过师傅,不足为奇。”皇帝将半个身子都倚在凭几上,随后抻开袖子,将手搁在一只腿上敲打着旋律。

万春公主的才华,也成功止住了妃嫔们对她外貌上的非议,除了美丽的外表,在声乐上的造诣以及聪慧,才是皇帝真正喜爱她的原因。

席间,右相张国忠的身后,有一双眼睛,正呆滞的看着弹奏箜篌的万春公主。

“这万春公主可是圣人最宠爱的女儿,你要是能娶到万春公主,日后仕途,不用靠为父,也能青云直上。”张国忠与儿子说着话,却没有听到回应,于是回头看了一眼。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