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安(20)

“你说,宰相们提议太子久居东宫,不知民间疾苦,吾也答应了让太子巡视朔方,体察民情,他们还有什么好不满的?”皇帝看向一旁的冯力。

冯力候在一旁,脸色十分的难堪,皇帝便皱眉问道:“怎么了,难道地方又有不好的奏报?”

皇帝宠信宦官,尤其是冯力,连各地的奏报都先报冯力,再转呈天子。

冯力摇头,“回圣人,并非四方奏报,而是…而是…”

“而是什么?”皇帝眉头紧蹙。

“是承欢殿,”冯力压低了声音,“贵妃娘子在圣人走后,拿出了雍王所赠的竹笛吹奏。”

皇帝听后龙颜大怒,他重重拍在御撵上,朝左右宦官宫人吼道:“停下,停下!”

抬撵的太监便将御辇放下,宫道里,皇帝起身走下,黑靴一脚踢在了御辇的木头上,怒骂道:“贱妇,岂有此理。”

“圣人息怒。”吓得一众宦官纷纷跪伏。

“吾给她的还不多吗?”皇帝问道内侍监冯力。

“大家让初入宫的张娘子位众妃之首,又追其父国公,其姊皆为国夫人,其族兄为相,已是天恩浩荡。”冯力道,“没有哪位娘子有此殊荣了。”

“那她还有什么不满?”皇帝道。

冯力低下头,皇帝便绝情的挥手道:“来人,贵妃忤旨,送归外第。”

“圣人。”冯力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因为朝中的怒火直接将张贵妃送出宫去。

“我意已决。”皇帝冷漠道,“不用再劝了。”

-----------------------------------

——九原郡·九原县——

秦娘子推着李忱从屋内走出,苏荷紧张的守在庭院里,旋即上前问道:“十三郎…”

李忱抬起手,“让诸位担忧了,我无碍。”

秦娘子也上前解释道:“奴家曾在清河郡待过,做的那些点心都是清河的特色,小郎君与清河郡有些渊源,便思念起亲人来了。”

“可是十三郎的母亲?”苏荷道。

秦娘子点头,随后看到众人都因为这个再没有动筷,于是道:“哎呀,快吃饭吧,这菜都要凉了。”

苏荷看着李忱,眼睛浮肿,“十三郎,我刚刚看你…真的没事吗?”

李忱摇头,“只是想起了母亲,儿时常能吃到她做的酥饼。”

苏荷便上前将李忱重新推回了饭桌上,秦娘子还拿出了家中珍藏的酒。

一桌人重新围聚在一起有说有笑,直至夕阳落尽,李忱与苏荷拜别秦娘子回到了九原县。

马车上,苏荷问了起李忱在九原的居所,“十三郎既然在九原县没有熟人,便同我住到外祖父家吧,他虽是商人,却十分慈祥,而且秦娘子是宅里的绣娘,十三郎替九原县除了一大祸害,我想翁翁他肯定不会拒绝的。”

李忱婉拒了苏荷的好意,“此番来到朔方,已离家月余之久,若再不回去,怕是又要被族中问罪。”

“十三郎这就要回洛阳了吗?”苏荷道。

听出了自家娘子的不舍,青袖开口道:“崔郎君,再过几日就是七月初七乞巧节了,此去洛阳需好几日的路程,何不多留些时日,等乞巧节过后再回也不迟。”

“是啊崔郎。”苏荷也道,“过几日就是七夕了,九原虽比不得东都,然也有它独特的人文与风俗。”

青袖点点头,对于李忱似乎彻底改观,“崔郎君就留下来吧。”

“听闻前年圣人在长安大明宫建造了一座以锦结成的乞巧楼,高达百尺,能容纳数十人,楼上陈列了瓜果酒炙,还摆设了坐具,用来祭祀牵牛与织女两位天星,去年开始,九原郡中的百姓也开始效仿宫中乞巧,如今街道上早早就挂上了花灯,乞巧节也一定热闹非凡。”苏荷期盼着说道。

面对主仆二人的挽留,李忱只好答应暂缓归程,“既然七娘都这样说了,那某便留下来,不过这段时间某会与文喜在旅舍中住下。”

苏荷点头,“十三郎不愿麻烦翁翁,我知道的。”

李忱便在九原县留了下来,与文喜住进了一家旅舍中。

“天色不早了。”李忱看着天色,“七娘也早些回去吧。”

“好,”怕外祖父担忧,苏荷点头,“明日我再来探望十三郎。”

“驾!”

“太子与陆善都回了长安,今年的乞巧节,宫中怕是又要大宴,宫中设宴,郎君不回去,真的没事吗?”文喜担忧道。

“乞巧节圣人有贵妃娘子作陪,谁会在意我呢。”李忱道。

“可是郎君,今年与以往不同,您是雍王了。”文喜道,“每逢大宴,成年的亲王都会设席。”

“吁。”

一辆马车停在了旅舍门口,紧接着,身着便服的张县令从车内走了下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