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与否好像都没什么意义,无论她说什么箫怀执好像都会同意。
他甚至不打算去怨恨。
可……为什么不怨恨?
钟芫心中情绪翻涌,此刻箫怀执在她眼中已不是简单的温良仁善可以形容,她突然觉得她并不那么了解他。
不过很快钟芫便宽慰了自己。
她不需要在意箫怀执。
不管箫怀执在想什么,只要他愿意顺从的安分的在她身边就好。
宫中的岁月日复一日,明明很漫长,可一眨眼就过去了。
临近开春的时候,九川带来了一个消息。
渭河那边发生了兵变,几乎毫无征兆的惠安王的人马便进攻了渭城,看守渭城的两个将军被杀,全家老小的人头都悬挂在城门。
箫靖居然真的反了。
这是九川连夜送来的消息,少年满身风尘,神色疲惫,他在通报陛下之后,几乎立刻就过来告诉了钟芫。
“阿姊,陛下这次肯定要派军镇压,我很有可能会被派去,这些日子若是我不在,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少年叮嘱完便很快走了,箫怀执看着默不作声的钟芫,便劝慰道。
“先别多想,九川不会有事的。”
这些日子少年对钟芫的关心他看在眼里,也看出两人之间是真心的姐弟情谊。
钟芫抬眸看向了箫怀执,她并不担心九川,她只是觉得这事有些过于突然。
但随着箫成玉诏令的下达,钟芫很快便把这细微的疑惑抛到了脑后。
因为她隐隐察觉到,出宫的机会来了。
作者有话说:
抽几个评论撒红包~
第34章
◎我知道你厌烦我……◎
九川送来消息的第二日, 陛下在朝堂宣旨准备御驾亲征。
此事惊动朝野, 朝中大臣纷纷劝阻,但是箫成玉还是定了下来。
原因无他,渭河驻兵离魏都太近,且他们已经拿下了渭城, 这个时候无论是召集哪方的兵马都太迟了。
且朝堂之中并无可用的将才, 陛下最后决定亲自率军。
而箫成玉之所以做这个决定也有自己考量:皇城禁军兵马远多于渭城叛军,并且训练有素粮草充足, 若是顺利说不定能一举将其歼灭。
便是实在不济,他也能拖延些时间, 介时他的诏书也到了青州、涡阳, 待那时, 三路兵马,便可胜券在握。
但是帝王的谋算, 太妃却不清楚, 她听到消息便赶来荣华殿劝说,只是陛下心意已决, 太妃娘娘无奈只得召来了钟芫。
“阿芫,你快劝劝他,这带兵打仗哪有皇帝亲自去的, 再说……”太妃娘娘说着便又些心急,随即直言道, “再说玉儿哪会打仗啊,当初先帝不喜,他初时习字时还是我这娘亲教的……”
太妃娘娘此话一出, 大殿内寂静了片刻。
向来冷酷杀伐的寻侍卫神情有些无措, 一旁的异族少年嘴角咧开又很快闭了回去, 而刚刚退下还没走远的几个少将军脚步突然滞了稍许,然后极其迅速的退出了宫殿。
天可怜见,他们可一点也不想听陛下的宫闱秘辛。
此时荣华殿里,也只有箫成玉一个人称得上神色自若,他瞥了眼在那若有似无般点头的钟芫,然后目光转向了姜太妃。
此时太妃娘娘也察觉自己言辞不妥,语气突然弱了许多。
“娘还不是担心你……”
只是这句话听起来没什么底气。
姜太妃性格本就怯懦又没什么主见,这会目光又开始飘向钟芫。
就如同从前在冷宫时一样,箫成玉要做什么她这个娘很少劝得动,于是她只得转而找钟芫“诉苦”,冷宫虽然没几个人,但是只有这个小姑娘便敢去找玉儿“理论”。
大部分时候,也是有些效果的,只是少数时候两人会打起来。姜太妃私心觉得是自己“唆使”了钟芫,于是两个孩子都不敢指责,只是在一旁劝说:
姑娘家打架不好,万一伤了脸以后嫁不出去……
男子汉大丈夫的,怎么能对姑娘动手……
不过这些也都是很早之前的事了。
“太妃娘娘,既是陛下决定的事,陛下自然有自己的考量,再说了如今圣旨已下,若是朝令夕改恐怕有损君威……”
钟芫的声音让姜太妃收回了思绪,她蹙着眉扫了眼面前的几人。
“非去不可吗?”
此时箫成玉终于开口道:“母妃,介时即便打起来,儿臣也只在后方营账发号施令便可,不会有什么危险的。”
陛下说罢,一旁的寻安也随即跪下。
“请太妃放心,卑职会用性命保护陛下周全。”
见眼前的人都不愿听她的劝,姜太妃也只能作罢,她也知道箫成玉如今是一国之君,有必须担起的责任,也知道惠安王叛变兹事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