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作何田田(180)

不知道走了多久,似乎是一夜这么漫长。

一扇石门后,他们看见了一条上去的石头台阶,走到台阶上,有一个机关。机关门开了后,他们从石壁中走出。

此时正好是次日天明时分。

一道烈阳射入,金色的光打在一个巨大的石头佛像上。佛祖一手伸向世人,一手放于胸前,身上一个大大的卍字因为光照而熠熠生辉,若佛光普照大地。

这是一个巨大的石洞,高不知道多少米,唯独石头佛像头顶有一个大洞。烈阳从佛像头顶射来。

东屿国人因接受汉文化,同样信奉佛祖。云川人都属于汉族,一群人面对石头佛像都双手合十,道了句“南无阿弥陀佛”。

田田注意到一边有一块石碣,石碣不过成人高,还没有佛像的腿长,上书“莫道人生沉黑海,心中自有大光明”[1]。

心中有光的人不会沉黑海。

这佛像自然是人为雕刻,应该就是城主祖先命人刻的。

几人在光明之中,看见石像右边似乎有一个洞,要上那个洞,必须爬到石像身上。

头顶的洞距离佛像头部都还很远,他们会轻功也未必够得着,出路应该就是佛像左手边的山洞。

一群人爬上石像,从石像右边的山洞出去,出去后竟然就在一座山上,洞口因掩盖在缠绕的树藤之间,所以此前从未被注意。一群人砍掉树藤藤蔓方才出来,而回头看,估摸后面这座山便是佛陀石像山,然石像山山高陡峭,之前他们从未爬上去看过。

随后一群人下山,下山回石头洞会经过一个叫做“一线天”的水池。水池周围有许多座山。

胡老念道:“一线天,一线牵。日照月,月光乃出,故成明月[2]。黑雾散去,霜降日盛,霜成水滴,滴滴落镜。”

田田问:“胡老念的是什么?”

王朔微笑道:“是宝藏古籍中的部分内容。”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今日正好是霜降。

一线天是指地方,这个清清水池。

日盛不是真的指太阳好,而应该是指大光明,是佛像山。若是没见过佛像山,她会以为是正午,实际不是,城主祖先故意如此设计,不然他不会说“黑雾散去”。见到佛像,似乎连心里的黑暗都一并散去。

滴滴落镜指镜子。

日照月,才有月光,是指光的反射。

田田突然开悟了,道:“我知道了。”

当太阳落在佛像山上时,田田早已拿了一枚镜子站在写着“一线天”三字的石碑边,光照入镜子发生反射,反射的光朝向另外一座山头。

田田兴奋道:“王朔,宝藏在那座山上。”

现在是白天,就算镜子反射的光不够强,没能清楚照到那座山上,但她也能够通过光的反射原理推算出来,物理、算术,很早有之。

今天是他们在岛上的第四天,陵寝没有宝藏,所以宝藏应该在其他地方。

东屿国人一听宝藏在那座山,纷纷拿着工具朝那座山进发。

胡老和两位幸存的副将因为都中了水银蒸汽,人不舒服都在自己卧房。田田、王朔和其他没有下皇陵的东屿国士兵去那座山。

山顶有一座凉亭,有几棵几百年或者几千年的古木。东屿国人白天挖,深夜轮流挖,他们觉得宝藏埋在树底。

田田和王朔坐在另外一边安静的山头,心想,或许过不了几天,他们都会命葬于此。

田田问:“你是什么时候回去拿的烛龙玉佩?”

王朔从腰间取出那块本该镶嵌在皇陵铁门上的烛龙玉佩,原来在一群人逃进铁门时,他又将玉佩取回来了,递到田田手里,道:“送你了。这是城主祖先的陪葬品,但我知道你不怕。”

总之他之前是回了七星村一趟拿走了这个。易源送秦媛,他送何田田。

两人在山头看风景,顺便小憩,因为过两天必死无疑,两人决定看个日出再死。东屿国人挖了一天,深夜挖便不再积极,夜里山头没什么人。

两人抱了一条小被子盖在身上。

虽然他们要等待日出,但是夜里天凉,穿得厚实也未必熬得住。

一轮明月下,山头。

田田道:“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宝藏。”

“你怎么会这么觉得?”

“从进皇陵后便觉得,城主祖先最后是让我们看佛祖,戒贪嗔痴念。”

一夜过去,日光从海平面升起,太阳在海上,明月在一边。他们这个位置欣赏日出最好,田田道:“城主祖先让我们看的宝藏是这个,是光,王朔。”叫醒了一边睡着的男子。

“原来是光啊!”王朔揉了揉眼睛,喃喃道。

宝藏是光,是信念,是正义。

看着身边激动的何田田,王朔道:“田田,其实所谓的宝藏古籍,是一封城主祖先写给祖先夫人的情书。”

上一篇:嫁乱臣下一篇:奶一口漂亮崽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