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足吧,今年我们村还好,比去年还多收了粮食,你知道其他村的秋收吗,至少比去年少了一半,我几天前才回娘家,桌子上的里量只够吃个半饱,饿得慌了只能拿水灌肚子。我怕娘家人开口向我借粮,硬是没说我们村的情况。”这妇女一脸黯然,但她也没法子,家里还没分家,公婆和几兄弟在一口锅里吃饭。粮食全归婆婆管着,她一粒主都做不得。要是娘家人开口借粮,她该怎么办?
索性就不说了,免得到时候两头为难。
但她知道这件事不会瞒得住,总有人会透露出去,现在正犯愁。
王桂芳和马香兰一脸诧异,王桂芳和娘家关系不好,平时不怎么回去。马香兰和娘家关系非常好,闻言惊讶道:“我前几天也回去了,我妈怎么没给我说?”,随即她就想明白了,她爹妈和几个哥哥都挺疼她,家里的困难没有向她开口,就是不想她为难。想通后她脸色一变,丢下手里的木桶:“二嫂,你帮我把猪桶收好,我先回去了。”
王桂芳还算了解她和她娘家,那几年饥荒的时候马香兰的娘家可是硬生生拿了一袋粮食给她,不然她两个孩子怎么也要遭大罪。
不像她娘家,明知道她和孩子他爹有那么多孩子要养活,她妈还撒泼打滚来借粮,也就是那一次让王桂芳彻底寒了心,除了过年回去一趟,轻易不和娘家往来。
她知道娘家人的德性,如果祥福村丰收的消息透露了出去,她那不省心的老娘和几个哥嫂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想到这儿,她匆匆收了猪桶,带着宋宝珠回了家。
回到家,才发现家里竟然来了这么多人。
宋德柱正要出去找她们,就见娘俩回来了,“县长,宝珠回来了。”
宋宝珠任由宋德柱牵着走进院子,院子里站了密密麻麻的人,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她,隐隐听到他们窃窃私语:“这就是那个小姑娘?长得可真水灵!”
“难怪能解决虫害呢,这一看就是个聪明的。”
“祥福村就是因为她才丰收,要不我们也把这小姑娘借回去呆两天,沾沾福气。”
宋德柱听到这话立马将宋宝珠紧紧护在怀里:“这是我闺女,不兴借的。”
说话的那人没想到自己随便开的玩笑被人家亲爹听了个正着,有些尴尬:“宋老哥,我开玩笑的,我们就来看看宝珠,不会打她的主意。”不过他是真馋啊,这小姑娘要是生在他们村就好了,今年丰收的就是他们村了。这一个小姑娘比他们村所有人加起来都有用。
宋宝珠一点儿都没有不好意思,她眨巴着大眼睛把这些人看了看,看到周施为的时候眼睛一亮,“我记得你,县长叔叔。”
周施为笑开,他蹲下和宋宝珠平视:“我也记得你,宝珠,我能问问,你是怎么发现那些虫灰对庄稼有用的吗?”
宋宝珠脆生生地答:“试一试就知道了呀。”实践出真知嘛,她做实验,一个想法想要成功,就需要无数次的实践。
周施为有些愕然,随即笑了笑,摸了摸她的头:“宝珠,你很聪明。” 孩子能想到试一试,他们这些大人却因为虫子有害的固定思维,压根不会往那方面想。
周施为呆了一会儿,主要是在和宋宝珠聊天,宋宝珠喜欢和人聊天,小嘴叭叭叭个不停,聊得越久周施为越震撼,他没想到宋宝珠竟然掌握了这么多知识,一些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就算了,她竟然还大谈特谈养殖业。
如果她的想法实现了,那百姓们的确不会再缺肉食了。
他咽喉忍不住动了动:“宝珠,这些你从哪儿知道的?”
宋宝珠现在长大了一点儿,她又极聪明,知道系统不能说出去,而且她想说也说不出去,笑眯眯道:“我天天跟着妈妈去喂猪,自己想的。”
周施为虽然觉得有怪异的地方,但宝珠一个乡下孩子,的确没有谁能教她这些,除了天生聪明,自己想的之外也没法解释了。
他再一次夸赞了宋宝珠:“宝珠,你太聪明了。”,他的家庭和眼界使他受到过良好的教育,知道这世间不乏奇人轶事,甚至有人能生而知之。
他笑着说:“有时间可以去县里,你不是喜欢读书?叔叔家里有很多书。”,这一次他真心实意了许多。既然宋宝珠这么聪明,让她在村里这么荒废实在可惜了,现在农村的小孩子接受不了什么教育,勉强读个一两级小学,认识几个字数得几个数就回了家。
他不希望伤仲永的事情发生在宋宝珠这么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身上,起了培养之心。
宋宝珠笑着点头,她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县里呢,是挺好奇的。周施为又和宋宝珠说了会儿话,这才离开,临走的时候又给了她五十元钱:“去了县城,想买什么自己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