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么个道理。”高婶也很赞同,她是生养过孩子的,说起话来更有说服力,不像宋姿说什么都像个理论王者。
“我两个孩子都没管什么的,小时候饿不死就算不错,成年之后我儿子参军都是去了部队才告诉我。”
“现在他都三十多了,这不活得好好的嘛,也没缺胳膊少腿的。”
高婶这话说得没心没肺的,她只比李婶两三岁,但整个人看起来年轻很多,除了生活过得滋润,没受过什么苦之外,跟她心态好也有点关系。
李婶对自己这个老姐妹比较了解,知道她没说假话,本来就被宋姿逗得心情轻松了一点,闻言更是直接笑了起来。
“高婶的儿子已经三十多了吗?完全看不出来啊。”宋姿见状再接再厉,引着话题往其他方向走,“我还以为跟我家青柏差不多大。”
这么看的话,她们三家的男人,高婶的儿子是年纪最大的,高青柏今年满二十九排第二,李婶的儿子李成军反而是最小的一个,大学都还没毕业。
“我结婚早,十七八的时候就嫁给我家老高了,结婚第二年生下了我儿子,我女儿倒是跟成军年纪差不多大。”
高婶的女儿不在这边,这边只有高婶夫妻俩还有她儿子夫妻俩,住在一块儿,房子比宋姿她们的要大一些。
以高婶的经历,放在言情小说里妥妥的爽文女主,家庭条件好,结婚后夫妻关系也不错,上次在医院遇到她儿媳妇,也是个性格好的人。
“你说的这些我心里都清楚,只是我跟老李是吃过苦的,有时候就想着什么都帮孩子照顾到,能让他过得顺遂一点。”
李婶的心理大概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都是做父母的一片苦心,也不能说有什么错。
她只有李成军这一个孩子,按年龄推断,接近三十才生的他,就算放到现代都算晚育了,更别说这个年代,就算不在农村那样的环境中,李婶恐怕也没少听到风言风语。
“您想的也有道理,”宋姿虽然不太能体会这种父母的想法,但还挺憧憬的,毕竟她从来没感受过这种深沉的亲情,“不过我看成军是个有成算的,有什么事解决不了不会硬撑的。”
“真是这样就好了。”李婶也听劝,再加上李成军刚出门的时候解释的那几句,让她好歹心里有了点地,不至于两眼抓瞎那么着急。
“你就把你的心放肚子里吧,成军已经够忙了,你这时候再跟他对着来,不是让他更乱吗?”
高婶抓住了李婶在意的方向,她这么一说,李婶果然想开了些,虽然还是皱着眉头,但也认同地点了点头,语气还是有些不耐,“倒也是这么个道理,那我就等他忙完这几天,到时候我倒要听听他的说法。 ”
好不容易把人劝好了,宋姿心里也是松了口气,顺着她的气话玩笑似的接了一句,“您到时候好好骂骂他,谁让他惹得您这么操心!”
“必须骂一顿才长记性!”
李婶的表情缓和了许多,都有心情接着宋姿的话往下说了,说明的确想开了不少。
“对了李婶,您知道这边哪里有收废品的地方吗?”在脑子里转了一圈,宋姿想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势必要让李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才好。
虽然是突然想起来的话题,但她确实需要知道这么一个信息,宋姿前一阵子整理抽屉,里头塞的报纸都装不下了,她拿了一部分出来放到了杂物间,说要卖了但一直都没有行动,耽搁到现在。
“你家要卖报纸啊?”高婶一听宋姿问哪里收废品,立马就猜到了宋姿要卖的东西。
“您怎么知道?”宋姿惊奇地看着高婶,她还什么都没说呢,高婶猜的也太准了。
“这年头家里能有什么卖,电器都是修了又修,我家前年换下来的自行车轮子还放在家里不让丢呢,我儿子也喜欢看报纸,我每年都得卖一回。”
高婶把自己找过的收废品的细数了一遍,宋姿去领结婚证的那个镇上有一个,上次去买棉花的那片巷子有一个,还有一个距离最远,高婶不推荐。
“这些都得送过去吗?还是算了。”
没有上门收的吗?宋姿有些失望,她那一沓报纸挺重的,让她骑着自行车运出去感觉有点麻烦,原本想把报纸处理掉的心思又淡了点,还是再攒攒吧,没准以后就有人来收了呢。
“这报纸留着也有用处,”李婶指了指自家的窗户和墙,她家的报纸只有老李看得多,她只关注供销社的售卖情况,其他的字她也不认得,老李看完之后她就会把报纸收到一起,“厨房的墙就是用报纸糊的,这窗户之前坏了也用报纸糊了一阵,后来才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