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以为是个寻常的告别,没想到这一别,小桥就没能再回来。
袁夫人的娘家汝南袁氏是百年名门,四代中有五人位居三公,乃当今士族领袖,地位显赫。
袁夫人的父亲袁逢生前历任太仆、司空、执金吾;叔父袁隗位居太傅,是皇帝的老师,辅政大臣;大哥袁基位居太仆,总管全国的畜牧和马政;小弟袁术任职虎贲中郎将,掌管虎贲禁军;堂弟袁绍,名义上是堂弟,实际上是袁夫人同父异母庶出的二弟,因伯父无子,才过继到伯父名下,现在任职司隶校尉……
一时袁府热闹非凡,在洛阳的袁氏亲族两百多人齐聚一堂,各种美味轮番上桌,小桥埋头大吃,感觉自己一顿胖了三斤。
饭后袁术开始嚷嚷:“洛阳传的沸沸扬扬,说我袁术的外甥女和一个贱民出身的小主簿好上了,成何体统,我袁家的脸面往哪搁!我本来还不信,结果看见这厮骑着我的汗血宝马,这么贵重的东西,沁儿居然送给他。”
桥蕤赶紧解释:“那吕奉先不是一般人,文武双全,以后必大有可为。”小桥也随声附和。
袁术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沁儿呀,舅舅都是为了你好。你从小没有受过苦,不知道人心有多坏,轻易被这小子骗取了欢心。成天跟这个贱民混在一起,哪还有名门会来找你提亲?”
桥蕤顺水推舟:“名门可以世袭,但天才是不世出的。我看不如就成全这两个孩子,等到明年沁儿及笄,就把婚事办一办。”
谈到婚事,袁术更是炸了,坚决反对:“就算清河崔氏和颍川荀氏来提亲,我尚且要犹豫,更别说这没有根底的吕布。我汝南袁氏的孩子,怎么可能嫁给寒门!”
袁隗袁基袁绍也纷纷不赞成这门亲事。
小桥在亲戚们的反对声里动摇了,她想要一桩被亲友们祝福的婚事,而不是现在这样饱受非议。她是喜欢奉先的,他是个英雄,但若谈婚论嫁,还是门当户对比较合适吧?
袁术派人查吕布,发现他妻子确实亡故,但死前给他留下了一个女儿,今年已经十岁了。发现这件事后袁术很得意,马上给小桥添油加醋的描述一副。
小桥年纪还小,轻率又软弱,凭着一时动心和吕布在一起,又因为一时的压力想放开手。得知吕布在并州有个女儿,她更加动摇,他居然对她有所隐瞒,她可没有想过给人当继母。
袁术强势地要求桥家父女离开城郊大营,到他府上来住,小桥被微妙的软禁起来,舅舅们说洛阳马上有大事发生,现在外面动乱,不安全,不让她出门。于是她只能在府中游逛,出不去街上,一直没能和吕布再见面。
吕布给小桥递信,为她写诗,但她毫无反应,一封信也没有回。吕布无望地想:她年纪还小,只是想玩玩,不是认真的。而他怎么竟认真了呢。
吕布的信,小桥其实一封也没有收到,全部被袁术截住了。而在小桥看来,她一去不回,他竟问也不问,一点反应也没有。她开始半信半疑舅舅的话:吕布年纪大她不少,早已没有真心,只是用丰富的经验在哄骗她。
这样过了一个月,吕布心灰意冷,不再写信挽留,只是经常在袁府偏门坐着喝闷酒。袁术松了一口气。
入秋以来,何进大将军下定决心要对宦官们动手,但迟迟得不到妹妹何太后的赞同。袁绍出主意让何进召董卓进京,继续给何太后压力,准备逼宫,何进允了,于是董卓带着他的西凉军也向洛阳进发,一片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
袁府中的气氛日渐紧张,父亲和舅舅们经常聚在一起议事。小桥无意中听见袁隗训斥袁绍说:“你这是要把我们袁家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啊!”
这一天来的很突然,父亲和舅舅们全都急匆匆地出门了,不久外面的街上人声喧杂,传来密集的脚步声和马蹄声,不远处的宫城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小桥坐在院子里,抬头愣愣的看着火光,八月的天已经凉了,她一直在发抖。
迷迷糊糊过了一夜,也不知道是睡着了没有,天蒙蒙亮的时候,袁术和桥蕤回来了,脸上是烟熏留下的黑灰。袁术回房间睡了,桥蕤摸了摸小桥的头,让她再去睡一会,小桥不肯,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桥蕤只好先坐下来跟她讲整件事情的经过:宫里的宦官知道何大将军要处置他们,于是狗急跳墙,先下手杀了何大将军。袁术得知此事去诛杀逆贼,无奈突破不了宫门,只能在南宫放火,后来又去了东西两宫放火,逼迫宦官只能从北宫走,赶到北宫的时候已经晚了,宦官已经胁迫皇帝出逃,于是袁隗和袁绍杀光了宫里剩下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