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图谋不轨的权臣,也是娇纵宠溺她的舅舅;是虚伪的细作,也是慈爱包容的父亲
真实的世界让她无法判断,每个人都有错的地方,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缘由,和书中教的是非曲直不一样。她非黑即白的认知里出现了大片的灰色。
她不再说什么,默默埋头吃饭。
董卓虽然死了,但汉室也已经分崩离析,覆水难收。
袁术不再掩饰野心,摆明了要割据一方,扬州刺史不肯臣服于他,他就派桥蕤和张勋去攻打扬州。桥蕤是优秀的将领,不到三个月就拿下了扬州全境,张勋部还没投入战斗,桥蕤就已经砍下了扬州刺史陈温的项上人头。
袁术很高兴,从此淮扬富庶之地尽在他手,粮草、赋税、人丁,他想着这些,做梦都能笑出声来。他对桥蕤的能力非常满意,自己姐夫用起来也放心,于是授予桥蕤大将军官职。
一时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纷纷想成就一番霸业。
曹操屠了徐州;吕布割据了兖州。
袁绍想要抛弃献帝,另立汉宗室刘虞为新君,去信给袁术请求他的支持,袁术不同意。从此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彻底翻脸,各自自立门户。
袁绍割据冀州,把治所设在邺城。
袁术割据扬州,把治所设在寿春。
第11章 孙策来投
孙坚死后,孙策一家搬离了周瑜家大宅,回到老家曲阿守丧。
一年孝期结束,孙策振作起来,想接起父亲的旧部,找机会报仇,于是去寿春找袁术,请求继承父亲的兵众。
孙策此时不过是个毛头小伙子,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袁术哪有这么容易把兵权放给他,只找朝廷给他要了个怀义校尉的官职,把孙坚旧部其中的一千多士兵交给他统领。从此孙策成了袁术麾下的将领。
孙策写信给周瑜,让他也一起来寿春领兵。周瑜有些动心,先写信询问了叔父周尚的意见,周尚正就任丹阳太守,听说周瑜想领兵,让他来丹阳帮忙。
周瑜思忖一番,觉得自己没有带兵打仗经验,贸然去寿春不妥,还是先去叔父那里学习历练一下。于是周瑜给孙策回信说自己要先去丹阳,等学成之后再去寿春和孙策汇合。
一天,小桥正在袁术马厩里闲逛,想着挑一匹好马找舅舅要过来自己骑。突然孙策带兵闯进了马厩。
“放肆!主公的马厩也是你能随便闯的?”小桥吓了一跳,厉声呵斥。
“我过来抓贼人。”
“笑话,我来了好久了,何曾进来什么贼人,我看你像贼人,赶紧给我出去。”
孙策一个假动作晃过小桥,冲入马厩就抓出个人来,一刀结果了他。
小桥看呆了:“抱歉啊孙校尉,我错怪你了,竟没发现里面躲了个人,你别生气。”
孙策咧齿一笑:“我不会生你的气。自从见过你姐姐,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小桥听着这话半是玩笑半是真心,说的十分俏皮,忍不住笑了。
孙策自知带兵闯入主公马厩是不敬,主动去向袁术请罪,解释他杀的那个士兵叛变了,给敌军递消息被他发现,所以他才带兵追杀。
小桥帮孙策说话:“舅舅,那贼人躲在你的马厩里,差点狗急跳墙害了我,幸好孙校尉及时出现救我。”
孙策被小桥这睁眼说瞎话的本事惊呆了,努力憋着,差点没当场笑出声。
袁术考虑了一下,不仅没有怪罪,还褒奖孙策惩处叛军有功。
从此孙策在军中建立了威信。
孙策这个人相貌英俊,言谈幽默,性格开朗爽直,很讨人喜欢,他又武艺高强,军中无不服他的,连桥蕤张勋这些老将也是倾心敬佩。
桥蕤以前和孙坚交好,现在看孙策一个人远在异乡,孤零零的无人依靠,于是格外照顾他,经常给他送吃的,做衣服鞋子也都多做一份给他,让二桥把他当兄长看待。
孙策对小桥感慨:“真难得,你们家一点高门显贵的傲气也没有。”
小桥叹口气:“你待久了就知道了,所谓高门显贵,不过表面上光鲜,实际上又自私又虚伪又怯懦,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孙策讶异:“哪有人这样说自己家的,真有意思。”
一日,桥府得了几筐会稽名产五色瓜,桥蕤让下人给孙策送几个过去,小桥想去看练兵,就自己拎了几个亲自送去了。
孙策正好练兵又热又渴,拿到瓜就要开一个,只见他左手在上面摁住,右手在腰间掏出把匕首,从侧面一下就捅进去,又稳又狠,瓜应声裂成两半,动作行云流水,快得小桥几乎看不清。
小桥愣在那里,孙策已经在肘上擦完刀收好了。
“孙校尉开瓜的方式很特别。”小桥开玩笑道:“手里没几条人命,捅不出这种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