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谢氏去了西夏,此生便再也不会回来。到时候,本宫便是独一无二的皇太后。后宫,甚至前朝,本宫都能说得上话。”
果然,在皇后的运作下,李绍有些心动。
这一日,李绍来到景和宫,见到谢瑶,欲言又止,半晌才道:“阿瑶,如今外头的事,你可听说了?”
谢瑶自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只是不敢相信,见李绍如此问,便故意道:“嫔妾不知皇上说的是何事。”
李绍清了清嗓子,似是带着一丝愧意:“阿瑶,西夏和我朝战乱已久,如今他们已经派使臣来了,说是想要和亲。朕觉得,此举甚好,对于天下百姓,可谓是一件大好事。”
“只是,和亲人选方面,朝臣们都一致认定,你是最合适的,你样貌出众,而且心思敏捷,想来也能服侍好西夏王。”
谢瑶咬了咬牙,带着一丝嗔怒:“皇上,嫔妾是皇子生母,怎可和亲,天下人,又会如何议论?”
李绍轻声道:“这个问题,朕也想到了应对之策,对外便称,你重病而亡,你的孩子,便交给皇后抚养。朕也不瞒你,朕百年之后,有心让你的孩子继承皇位,若是他在皇后名下,到时候,更加名正言顺。”
谢瑶垂下头,她实在是没想到,皇后竟然还有这一招,煽动朝臣,劝说皇上,逼她和亲。等到她远去西夏,便夺走她的孩子。
好啊,真好,皇后这一招“去母留子”的手段,真是高明。
谢瑶不发一言,李绍以为,这个消息,谢瑶还需要时间去冷静,便也不再强迫。
李绍站起身,往外走了两步,又回头道:“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朕希望,你能以国家利益为重。”
说罢,李绍便离开了景和宫。
青枝和流霜都有些焦急,谢瑶却是神色不变,淡淡道:“急什么,事情还没定局之前,就有转机。既然皇后一心想让本宫和亲,那本宫也只能以牙还牙了。”
很快,朝堂风向大变,又有不少人有了新的主张,说谢瑶只是一个宫妃,并不和皇室一心,想要稳固和西夏的关系,最好是长公主和亲。
长公主是皇上和皇后的嫡出女儿,肯定会一心为朝廷考虑,而宫妃就不同了,若是煽动西夏王发动战争,只怕不利于朝廷。
这两种主张,传到了太后耳中,赵棠自然也是力挺公主和亲,最终,太后和李绍商议之后,觉得朝臣说的有理,便决定让长公主和亲。
皇后虽然百般不愿,但是也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女儿远去西夏。
经此一事,谢瑶对李绍,更是恨之入骨,她表面仍旧对李绍温婉贤淑,背地里,却是借助自己母族的力量,朋扇朝堂,排除异己。
自然,谢瑶还选用了很多貌美女子,让她们服侍李绍。李绍本就身体虚弱,又被这些貌美女子每天缠磨,气血亏虚,加上中毒日深,竟是驾崩了。太后难以接受这个噩耗,不消几日,也离世了。
自然,谢瑶之子顺利继位,谢瑶也成了圣母皇太后。而皇后,谢瑶也给了她荣耀,也封为母后皇太后。
只是,皇后这位母后皇太后并没当多长时间,在谢瑶的运作下,就因为思念先帝,郁郁寡欢,香消玉殒了。
谢瑶成为真正独一无二的太后,便开始彻底清算。
自然,原来皇后一党的人,比如周宝林,楚选侍,乔选侍全都殉葬。还有曾经背叛过她的杨美人,也殉葬了。至于伺候她们的宫人,亲近者杖杀,余者则发往慎刑司舂米做粗活。
那些和她没什么往来的,又没子嗣的嫔妃,比如苏宝林等人,谢瑶依照旧例,将她们遣往玉清寺为尼姑。
至于桃芝,早就在皇帝驾崩后,便不治身亡。谢瑶看在她为自己做了那么多事的份上,追封为桃嫔,以嫔位礼仪下葬。
生养孩子的嫔妃,则是按照旧例加封。刘嫔加封为刘太贵嫔,祥妃加封为祥太贵妃,叶贵嫔加封为叶太妃。
等到全部料理妥当,谢瑶便来到了琼华宫。
安嫔一身素服,见谢瑶来了,倒也毫不意外,冷笑道:“我等你很久了,知道你肯定要来,斗来斗去,最终还是你赢了。”
谢瑶轻笑一声,环顾四周,似有感慨:“哀家初入宫时,便是在这琼华宫,当时,哀家还是一个小小美人,而你作为嫔位,可是没少打压哀家。如今经年过去,哀家贵为太后,而你,却仍是嫔位,不过,你的嫔位也保不住了。”
安嫔呵了一声,不屑道:“我早就知道,你不会放过我,我还以为你会让我殉葬,结果没有,我心想,你这么好心,只是让我入寺为尼?结果也没有。看来,你是想好了更歹毒的方法,要对付我,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