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致远坐在板凳上往灶洞里添柴火,支着下巴望着水雾后的宋清,犹豫着开口。
“我爷爷这些年身体不好,奶奶过段时间也要回去,我,”
宋清没催促他,盖上煮粥的锅盖,把打好的鸡蛋倒入另一个油锅中,发出“滋”的一声。
程致远艰难开口,“我也要回去照顾他们,大概三天后走,我们走后,你们安心住这。”
“好。”宋清极力保持表情平静,她知道要是这时候拒绝的话,他们肯定不能放心。
“要是有麻烦,就写信给我。”
“恩。”
……
说到最后,程致远嗓子都有些哑了,宋清无意识的翻炒鸡蛋,等反应过来,青椒都炒黑了。
待辣椒炒蛋盛出来,两人看着焦黑的青椒,下意识对视了一眼,然后齐齐笑出声,“哈哈哈哈。”
先前的悲伤气氛被冲淡,两人眉宇间都轻松了许多。
“要不你跟我们一起回北京吧。”
宋清愣了一下,一时也分辨不出来他是认真的还是在开玩笑。
“我认真的,阿木上学的事不难,你工作也好找,也这样不用跟我们分开……”他跟宋清细数去北京的好处,眼睛越来越亮。
最后他问:“好吗?”
宋清沉默的摇摇头,说实话,她是想去北京的,但不希望以这种方式,无亲无故,不好总是麻烦他们。
她想等过几个月,等高考重启,凭借自己的努力带宋木去北京生活。
宋清抬头看着程致远。
“这次,我想自己走一段路,看看凭我自己能走多远。”说这话时,她的眼睛明亮有神,语气坚定。
程致远静静的看着她,眉眼间覆上笑意,“好,我在北京等你,你一定一定要去那里看看。”
宋清伸手,“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程致远缓缓握上那只手。
三天的时间很短。
第一天,程致远提出离职,厂长还劝他再考虑考虑。
第二天,程致远交接完厂里的工作,请厂里的同事吃饭,感谢这段时间他们的照顾。
饭桌上,食堂的张华师傅沉默不语,只在酒足饭饱后回家的时候拍着程致远的肩膀说了句一路顺风。
第三天早上,程致远带宋清去取了照片,收拾了一下午东西,晚上时,宋清带着宋木将他们送到车站。
宋木记得宋清的叮嘱,忍着泪意同他们道别。
宋清将一个厚厚的信封放到程致远兜里,“阿木给你的,到地方再看,快上车吧,车要开了。”
程致远把那封还带有余温的信封放到外套的内兜里,沙哑的声音郑重道:“别忘了我们的约定。”
“当然。”
得到宋清肯定的回答,程致远深深的望了他们一眼,拿上两个包带着程奶奶上了车。
火车汽笛声响起,缓缓向前行驶,不一会就消失不见。
宋木情绪顿时崩溃,转头抱着宋清止不住的哭。
宋清神情温柔,轻拍他的背,“以后还会见面的。”
他打着哭嗝问:“以后是多久?”
“一两年,三四年都有可能,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努力程度。”
“我会努力的。”
程致远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信,他打开信封,里面只有薄薄一页信纸,其他全是钱票,厚厚一沓,几乎是宋清的大半身家,当时她怕程致远不收,才说让他到地方再看。
这是宋清斟酌好几天作出的决定,她曾听赵婶说过一句话。
“穷家富路。”
程致远他们离开家这么久,程爷爷程奶奶身体也不好,肯定有很多需要用钱的地方。
她没什么能报答给程家的,只能用钱聊表心意。
程致远打开信,信纸正面是宋木画的蜡笔画,纸上画了四个手拉手笑着的小人。
信封背面有一行秀气的字,是宋清写的:【北京见!】
这句话表示她对再相见有足够的自信。
程致远和程奶奶走后,宋清为了接送宋木方便申请调岗,调到旁边的质检办公室,做文员工作,在厂里时她照旧跟黄婷一起去食堂吃饭。
闲暇时会去回收站淘一些旧书本学习知识,为高考做准备,但只能找到残缺的教材。
她每个月都能收到程致远寄来的信,有时候是吃的用的,有时候一些新奇的小玩意,有时候还会接到他从北京打来的电话。
他离开的第四个月,国家宣布重启高考,这个消息对于一些遗憾没能参加高考的人来说,简直是平地一声雷。
他们激动万分,废旧站的旧书被淘了个遍。
宋清收到程致远从北京寄来的一大堆教材后,就将自己多余的教材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所有人都在暗暗努力,想要一举成功。
宋清知道这次报名多半是陪跑,她基础太差,考上的机会不大,不如稳扎稳打的复习。
考试前她几天收到之前不知名的寄件人的回信。
回了满满三页纸,她在信里回答了宋清的疑问,说自己叫尚琴,是他们母亲苏园的朋友,两人曾约定过,要做对方孩子的干妈。
信上将她跟苏园的初见面到分开后的生活写的清清楚楚。
尚琴和苏园在学校认识,小学五年级后,尚琴家不愿意再供她读书,苏园就陪着她上山找草药卖钱赚学费。
有次下大雨,她俩被困在山上,听到野兽吼叫声,还以为自己要死了,就约定要是能活下来,要做对方孩子的干妈。
后来钱攒够了,尚琴还是没有如愿继续读书,到厂里工作了几年,就被家里安排嫁人,不过没多久就离婚了。
她离婚后没再回家,去了很远的地方工作,在那里认识她现在的丈夫。
最后,尚琴说自己生活很好,感谢宋清的礼物,如果宋清愿意的话,她想来见见他们两姐弟。信封里面同之前一样,有一些钱票。
对于她的请求,宋清没有拒绝,在信上附上现在的住址带着厂里生产的蓝色和红色的印染布寄回去。
这种印染花纹市面上还比较少见,做裙子很好看,宋清觉得她应该会喜欢。
第一次高考完,宋清估了估自己分,觉得应该不够去北京,志愿表有四格,只是填写三格,最后一个志愿格是服从调剂,不能改动,但她填报志愿时只报了北京的几个学校。
她想着自己年轻,可以多考两次,总能考上北京的学校。
春节前,尚琴随着录取结果一起来到宋清面前,她穿着灰色裙子,踩着小皮鞋站在纺织厂外的门卫室,气质温婉,面容秀气,倒是跟宋清想象中的不同。
“尚姨。”
尚琴轻轻抱住她,宋清闻见她身上有淡淡的香味,听见她说:“这些年你受苦了,我应该早点来看看你们的。”
邮差骑着自行车从她们身旁经过,将一个信封放到门卫室。
门卫大爷拿起信,眯眼看收件人的名字,一看是宋清,朝旁边喊道:“小宋,你的信。”
宋清还以为是程致远的信件,上前接过,却发现不是,信封里面是一张公文纸,内容简明扼要,通知宋清被杭州的一所大学录取,于何时何地入学报道。
尚琴瞥了眼,瞬间睁大眼睛,惊喜道:“清清,你考上大学了。”
“啊,小宋考上大学了。”门卫大爷大声喊道。
第二天,厂里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每个见到宋清的人都在恭喜她,她面色平静,礼貌收下祝福。
第三天,宋清带着宋木和尚琴回到下河村祭拜苏园夫妇。
第四天,宋清将尚琴送上火车。
眼见就快到开学的日子,宋清迟迟没有辞职,众人只以为她想拿这个月的工资,厂里为此还给了她一笔奖金,宋清没有要。
她说了一句话,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我想明年再考一次。”
知道的人都觉得她疯了,一个个都来劝她不要放弃。
只有食堂的张华师傅对宋清说:“那就再考一次,我觉得你能行。”
宋清语气轻快:“我也觉得我可以。”
程致远倒是靠的不错,几次想回来,都被宋清拦下,让他安心入学。
次年暑假,在家的程致远接到一个电话,“来火车站。”
他听见这个声音,一路狂奔拦车到火车站,他跑的急,气喘吁吁撑着腿,看着人流的方向。
“程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