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在古代,经大夫诊治无法生育的男人, 更是少得可怜。
东昌郡王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遍寻整个京畿地区,这才找到了小猫两三只。
有了实验对象, 东昌郡王偷偷把人放在庄子上, 然后命专人每天都来取药。
至于为什么不给药方? 呵呵, 开什么玩笑, 这可是偏方,是秘方! 何甜甜倒是不太在意, 想要推广开来,造福更多的病患。
但, 原主的人设不能崩,还是继续藏着掖着吧。
不过,何甜甜知道,应该“藏”不了多久。
等那几个实验对象有了效果,东昌郡王就会上报皇帝。
而当治疗的对象变成了皇帝,那么何甜甜就必须呈上完整的药方,方便太医院的人验证。
这、就是皇权的力量。
“阿钿,真是太谢谢你了!” 魏氏见何甜甜答应得这般干脆,愈发觉得“何钿”是她的贵人。
如果这件事真的成了, 她父王兴许还能得个亲王的王爵。
东昌郡王府好了,她这个外嫁女才会更好。
魏氏倒也没有幻想自己能够达到齐王府那位永平郡主的高度, 但,亲王的女儿,总好过没落郡王府的女儿呀! 而即将带来这一切的, 不是别人,恰是眼前这个乡野村姑呀。
魏氏打从心底里感谢何甜甜。
“二少夫人,您真是太客气了。
我离开侯府后, 也是托您的照拂,才能在西大街立足!” 何甜甜也赶忙表达自己的感谢。
别说在古代了,就是在现代,一个单身女子在异乡单打独斗,也要面对许多困难。
药膳铺子开业那天,魏氏大张旗鼓的前来恭贺,她既是侯府儿媳,又是郡王府的贵女,她这一露面,整条西大街的商铺都看在了眼里。
大家也都知道了一件事—— 这个药膳铺子,是魏氏罩着的人。
能够在京城街头上混的人,哪怕只是个最底层的小混混,也都极有眼力见儿。
对于自己招惹不起的人, 断不敢轻易招惹。
有了魏氏的“站台”,何甜甜的药膳铺子,没有半个人敢来闹事。
她一个单身女子住在后院,也没有什么混混、地痞半夜翻墙。
何甜甜倒也不怕这些, 但这样的麻烦,能够避免还是避免最好。
有收拾烂人的时间,何甜甜多研究点儿药方,多收养几个弃婴、被休掉而无处可去的女子不好嘛?! “对了,下元节青云观会有修斋戒,京城的贵人们都回去青云观,你要不要去凑个热闹?” 魏氏听了何甜甜的话,心里十分熨帖。
不过,她没有进行这种“车轱辘话似”的相互道谢,而是适时的转移了话题。
何甜甜眸光一闪,来了! “什么修斋戒?是道观的某个仪式嘛?” 何甜甜装着不懂的模样,好奇的询问。
“也算是一种仪式吧。
原本是为了祭奠、祈福,还是安乐大长公主喜欢,便形成了一个京城的盛事!” “每年下元节,京中的贵人都回去青云观,沐浴、斋戒,然后参加观主亲自主持的祈福大会。” “……当然了,不是说只有贵人们才能修斋戒,普通的贫苦百姓,也能沾一沾道祖的福气。” “每年修斋戒的最后一天,观主会给布施道观秘制的药汤。” “冬日严寒,人们得风寒或是肺咳的人格外多,青云观的药汤治疗风寒那是一绝啊……” 当然,这种药,贵人们是不稀罕的,他们又更好、更温和的药物。
而对于贫苦百姓,那就是救命的良药。
只是,这种药物有限,且得来不易,每年只能在下元节修斋戒这几天布施! 所以,不只是京中的权贵喜欢跑去青云观祈福,周围的寻常百姓,也都眼巴巴等着这一天呢。
“去吧,即便对祈福大会不感兴趣,也可以凑凑热闹!” “那几天的青云观,简直跟上元节的灯会一样热闹!” 魏氏极力劝说何甜甜。
何甜甜对凑热闹什么的,并不感兴趣。
她猜到马氏可能会在青云观搞事情,但她已经能够大致猜测事情的过程。
虽然好奇具体细节,却也不是非看不可。
反正她有魏氏这个“闺蜜”,总能从她口中知道京中的最新八卦。
不过,魏氏提到的青云观药汤,却引起了何甜甜的兴趣。
“那‘药汤’,不会是我猜的那种东西吧!” 何甜甜暗自忖度着。
因为有了这个疑问,何甜甜便顺势答应了魏氏的邀约,“真有这么热闹啊?哎呀,那我可要去瞧一瞧!” “二少夫人,多谢您了,要不是您,我在京城真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呢!” 何甜甜又是道谢、又是恭维,魏氏唇边的笑意愈发浓郁。
“你呀,什么都好,就是太客气了!” 魏氏佯做不高兴的模样,亲昵的跟何甜甜说道,“以后可不许这般外道了,我年长你几岁,你就唤我一声姐姐吧。” 除了真心感激的原因之外,魏氏会这般与何甜甜套近乎,也有拉拢、交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