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祠堂也只草草地贴了两张喜字,仪式没人管,接亲当天,才发现“喜娘”没请,张家亲戚临时救场,各种风俗想起一出办一出,席面上的菜色也甚是廉价,前来吃酒的人,在背后议论纷纷。
两家的脸面,算是被这场婚礼丢光了,但是当事人都不在意。
婚后,梁火生鞭策着自家老公,向他爹求了个村副书记当。
当了“官太太”的梁火生,整日出门溜达显摆,嘴里挂着“帮我家老公巡视下村治安。”,尾巴都要翘到天上去了,不知情的,还以为是只炸毛的野猫呢!
梁火生不是安于现状的主,嫁到张家的第二个月,就张罗着建了一家养鸡场。
五个股东全是张家的亲戚,“以权谋私”,销售通道很快打开,因为“租用”的是齐岳村公家的土地,每月十块的“租金”只是走个形式,购买的鸡苗还有地方压价……满打满算,勉强算是“无本”的买卖了。
只是苦了住在养鸡场附近的人家,整日被臭烘烘的鸡屎味熏,都快腌出味了。
但这是村长家投资的,众人也只敢怒不敢言,背地里骂几句“张家断子绝孙。”,“张家生出的孙子没屁.眼。”之类的话。
所谓“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人性常有的恶,宝珠满不在乎,她唯一拍手称快的是,烦人精小姑子终于嫁出去了。
梁火生婚礼期间,唯一让她感兴趣的,是梁木生的老婆——王芝凤。
梁木生的两个亲儿子已经三四岁了,坐在席面上自己吃饭,养女“苹果妹”两岁,看起来瘦瘦小小的,很是乖巧,王芝凤抱着她吃席,三不五时给喂点吃的。
众人都笑称:
“你这闺女真是乖啊!”
“可不是吗?亲妈当得可比姑妈称职呢!”
“苹果妹,来,再吃一口苹果,多吃几口,才能长大。”
……
村里无人不知,梁木生家收养的“苹果妹”,乃是王芝凤的亲侄女。
原是,王芝凤的亲哥哥生的第二胎还是个女儿,打算丢了,王芝凤不舍得,于是想出了“收养”这个妙招。
农村里生不出儿子的人家,会去牙婆那买个男孩,或是从堂亲这抱养,鲜少有从表亲那抱养的,容易遭人闲话,说是白白替旁人家的姓氏养儿子。
于是,王芝凤只能喊亲哥将女儿偷偷“弃养”在他们家门口。
所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在一次王芝凤抱着苹果妹出去遛弯的时候,“八万”立刻指着苹果妹喊道:“嘿,这不是你侄女吗?”
王芝凤的娘家在南区,八万时常骑着她的小三轮在各个区溜达,因此认得她侄女。
王芝凤惊得立刻用被褥盖紧了苹果妹的脸,连连反驳道:“这是我刚收养的闺女,你看错了!”
事后,王芝凤连夜带着三个孩子去了姑婆家,以梁木生不在家,她一个人照顾不来三个孩子为由,在龙田镇常住了下来。
梁老鼠图个清静,没去管她。
两年过去,许是苹果妹长得愈发肖似她的大侄女了,但凡长眼睛的,都看得出苹果妹是王家人。
于是,王芝凤“破罐子破摔”,借着梁火生的婚事,回了婆家。
王芝凤笑而不语,她越是回话,这些人就越是上纲上线,左右调侃两句也不会掉块肉,等过段时间,他们自然对这件事没兴趣了。
虽然王芝凤住在隔壁,但她早出晚归的,时常领着三个孩子不见踪影,于是,宝珠和她相处的机会并不多。
只偶尔听到了隔壁的哭声,宝珠就知道了,王芝凤怕是又把两个儿子落在家里了,隔着阳台,她只能用树枝挑着饭给他们送去。
王芝凤干脆把家中的钥匙放在了宝珠这,在那之后,她落下孩子的次数更多了,有时甚至连她不离手的苹果妹都给落家里了。
宝珠本不愿多管闲事,但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实在让她于心不忍。
宝珠蹲着王芝凤回来的点,跟她谈及过这事,但她敷衍地回“好好好。”,并夸赞了一番宝珠后,隔天又丢下孩子无影无踪了。
期间宝珠几次表示要撂挑子不干,王芝凤总算愿意“花钱了事”了,但被宝珠当场拒绝了,王芝凤本就是假客气,立刻将抓得很紧的纸币,迅速塞回了口袋中。
爱屋及乌,因为水生敬重梁木生,宝珠只能继续投喂着几只“幼崽”。
转眼就要过年了,宝珠循着记忆,回娘家取了经,顺回了几只老鼠兔,以及一大袋的河鲜后,开始准备过年。
河鲜她早已吃腻了,但是水生爱吃,于是每次回家,老丈人和丈母娘都会给准备一大袋。
小年前一天,工程队就彻底收工了,元宵节后,才正式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