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折煞我,我怎敢对老师不敬?”陆松节忙道。
“你敢。”杨修打断他,想是没有精力再和他虚与委蛇,嗽喘了阵,叹道,“其实我本就时日无多,这些年不过是外强中干。松节,太安,你们是我最得意的学生,有些话,我只对你们说了。那天看我在朝堂上划皇甫冲的脸,是不是很威风?我一直想这么做,但没有合适的机会,若非松节,我倒无法报他十几年如一日在我头顶撒尿的仇。你们以为,行刺的人是他安排的吗?不是,是我,是我啊。松节,只有我公然打他,圣上才以为他在报复我。”
陆松节暗惊,指甲不安地摩挲襕衫,怕他再说下去,自己会成罪人。可杨修并不放过他。
“松节,我不舍命,就救不了你。你若因为有人挟私报复,折在诏狱里,老师又怎么接受呢?你还记得自己当初入翰林时,给皇上呈的奏疏吗?为什么当初把家国的弊端看得那么清楚,年纪长了,反倒没了革新的锐气?怕做不好,连累家小吗?老师用这条命求你,求求你看看你身后的千万家,不要着眼于你的小家,可以吗?”
杨修越说,越激动起来,两条胳膊想摁住陆松节的肩膀,追问他。明明是干瘦的手,落在陆松节的肩上,却似有千钧之力。
陆松节眸光晃动,口不能言。他哪有真的想害死杨修,他知道杨修救过他的命,只想让他安享晚年,但杨修不愿意。
“老师,”陆松节渐生怖意,动容道,“我尚未革新,就因倒戈被他们报复,已入过一回诏狱。老师,我和太安会因此而死,迟早有一天,我们会死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焉知不能成功?”杨修的眼底溢出华光来,满是希冀道,“太子年幼不能主事,老师也把位置让给你,未来你做首辅,霸权朝野,令行禁止,谁敢不从?只要你身正,不要怕他们构陷你。”
他把陆松节钳制得太死,以至于陆松节无能反抗。陆松节的心慌乱地跳动,呼吸渐促,感觉自己想筹谋的,抓住的东西,在这一刻,渐渐离他远去。
徐太安的脸色亦青白得难看,他从前不晓得,可最近却有些不舍,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不是错的。陆松节自私,不过是因为心有牵挂。倘若他无私,身边人必受牵连。
倘若现在连他自己,都有了牵挂呢?
*
翌日,杨修暴毙。他死得突然。
临死前,还把女儿杨思盈托付给了陆松节。实际上,很久之前,杨修就想撮合他们。下药也罢,拉陆松节入清流阵营也罢,杨修试过许多法子。
看着杨思盈在灵堂上哭得梨花带雨,陆松节心底戚戚。
他烦躁地想摆脱这一切,出门的时候,又被杨思盈缠住。他向前走一步,她怯怯在后跟一步。他快些走,她便跟得更快。
白婉恰好从东宫出来,抱着古琴下马车,打算到琴坊调试弦音。远远的,便见陆松节一身缟素,身后跟着杨思盈,同样的扮相,倒如对戴孝期的夫妻。
白婉抿了下唇,快速别过视线。陆松节似乎看到她了,却碍于自己清流臣子的身份,不敢马上过去。
杨思盈忽地泫然欲泣:“陆郎,爹将我托付于你,在思盈心底,你便是思盈夫君了,你不喜欢我吗?”
陆松节攥了攥手心,只觉“陆郎”二字从她口中说出,分外刺耳。
他不动声色避开一步,温雅道:“杨姑娘,你我三书六礼未过,为了你的名节考虑,我此刻不能回答你。”
“我不怕。阿爹说,喜欢是自由的。陆郎,我喜欢你。”杨思盈不顾他的拒绝,又近前一步。她的阿爹还未过头七,陆松节不想让她再哭,只得安抚道,“杨姑娘,我和老师一样,将你当成亲人。往后,你可以把我当成你的兄长。”
杨思盈一怔。俄而,她的神色极快地凋萎下去,连鬓角的白色花朵也快速蜷缩泛黄。
她蓦然撞向墙角,幸而被陆松节拉住。陆松节无法理解她,她泣涕如雨,哭道:“陆郎,爹将我托付于你时,那么多人在场,你现在才拒绝我,让我如何自处?”
陆松节眸光抖动,却不知和她说什么。杨修托孤后即刻撒手,他都没有回应。他只觉她难缠,“杨姑娘,老师尸骨未寒,你同我谈情说爱,未免太早了。”
杨思盈又要哭,陆松节却未再睬她,转身而去。
*
杨修之死,于朝于野都是大事。作为他极力提携的学生,陆松节步步高升,煊赫一时。
官邸前道贺的车马络绎不绝,部内文书如雪花片,帮杨修修订完有关农政的旧书,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日子一忙,找白婉求和的事不禁搁置下来。他知道白婉在哪儿,值日后常去看她,念着她还在,他就不必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