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人,或许您会觉得我冒昧,但有件事,我必须告诉您。”萧素馨忧虑道,“前阵子婉儿姐姐说,她会离开盛京,和她的师父一道,或许以后就不回来了。”
“离开?”陆松节神色稍沉,却按捺住自己的诧异。白婉并没有告诉他,乃至于这些日子并没有流露出任何想走的意图,他还以为她开始回心转意了。
默了半晌,陆松节却假意温笑:“婉儿有更长远的考虑,我很高兴。”
“陆大人,您别这样。”他这副谦谦君子貌,让萧素馨心中一酸,“您应该觉得我只是个外人,但我还是想劝您一句,花开堪折直须折,不要做让您后悔的事。至少,应该让婉儿姐姐知道,您对她的情谊。”
陆松节想了想,不禁问:“她可说何时走了?”
“我亦不知,可惜我不能及时告诉您,让您没个准备。”
“萧姑娘客气,你如此为我,陆某感激不尽,哪有苛责的道理。”陆松节拱手道。他垂眸,忽地想起徐太安半夜搭他肩膀,嘴中酒如泉涌之景,忍不住道,“我听说,萧姑娘最近与黄掌印走得近,不知是否是令兄授意?”
他忽然关心此事,倒让萧素馨不自在,颊面红云浮泛。
“陆大人折煞我,我……我不过因他权势所迫,敷衍应承罢了。可他缠人,我都不知该如何摆脱了。”
陆松节暗忖,黄玠喜欢萧素馨,或许会爱屋及乌,帮扶萧于鹄。他可不希望萧于鹄得到如此大的助力,最好一辈子都是他手里随时可以碾死的蝼蚁。
在北边吃点苦算得了什么。
陆松节不禁尔雅笑道:“萧姑娘,既然你帮我,我也不妨给你点建议……权当是我这个做兄长的肺腑之言,萧姑娘若觉得不喜欢,听听就过。我常年与黄掌印共事,深知他不过表面谦恭,内里却乖戾恣睢,萧姑娘莫要被他这狐狸所骗。若萧姑娘想摆脱他纠缠,可以寻个稳妥的靠山,好叫他知道,萧姑娘另有所钟。”
“靠山?”萧素馨想到黄玠抱着她作画之景,一个激灵,“谁不畏他的权势,愿给我做靠山,即便我不喜欢呢?”
陆松节笑意更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便是——现任吏部尚书,徐太安。”
见萧素馨讶然,陆松节复又道:“他早把命送给朝廷,萧姑娘莫要觉得对他不住。他这人终归不会有福报的,兴许姑娘陪他这段时间,便算他的福报了。”
陆松节言尽于此,多的不再说。转身低眸,神色骤冷,满脑子都是白婉。
*
没想到白婉背着他意图逃跑。难为她这阵子突然乖顺许多。
陆松节初听不觉得气闷,但越想越堵,心口如被巨大的石块压着。
十二个时辰,陆松节大部分时间无法监视白婉,可知她要走,他即刻差人给在渡口巡查的兵马司小吏下了暗令,城中恐有从大理寺越狱的逃犯,盯紧最近出行的船只,尤其是从教坊司那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出来的人员。
便是如此,他亦不能放心。回到衙署阅览文书,总觉得白婉已化作翩跹彩蝶,飞离了他的院子。
他想去教坊司,想去小宅盯着,乃至在与各部堂官商议还政于六部的事宜时,频频走神。
皇甫冲曾经大权独揽,使得六部常被他一人钳制,陆松节新官上任,自想打破他旧时作风,此举既能还政于各部,又能分散赵恒权力,平衡朝局。
不知不觉,夜色已深。
夏日的夜亦有些微冷,院外梧桐虫鸣声声,陆松节揉了揉眉心,还在和同僚们议事,忽地听人急报,教坊司的柳相夜至渡口,正欲登舟南下。
脑海中仿若有什么声音叮当哗响,陆松节赫然抬眸。
他议事议得投入,全然忘了白婉离京之事。问题悬而未决,他并没有理由离开,事实上,大理寺亦没有所谓的逃犯。眼前满目清流名臣,像是密不透风的密布尖刺的强,困住他的手脚。
怎么是现在走呢?现在,他能差谁去拦?以什么借口拦,才不会显得兴师动众?
就在大家正商议着还政于六部的事宜该如何行进时,陆松节忽地起身,扯动身下的圈椅发出刺耳声响,甚至未曾和那些面面相觑的臣子打招呼,直奔兵马司拽了匹快马。
他及第后亦曾于长街纵马,看尽春花。但做了多年的笑面狐狸,人前从来光风霁月,文质彬彬,大家何曾见过他如此失态的情景。
等回过神,陆松节已攥紧马缰,勒紧马肚,襕衫袍摆猎猎作响,没入了夜色中。
作者有话说:
嗯……在文里加那么多朝堂的东西,只是一点小尝试,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立意。
本质上这本书只是画风有点清奇的纯恋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