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斗殴算出警次数最多的,算不上什么大案,正调查原因,忽然接到指挥中心电话,学校后面的家属楼有人报警,说是一位姓张的教授死了。
人命案?
报警人同样是大学里的老师,早上起来,发现对面的门开着。
同在一所大学,同事加邻居,两人关系一向不错。
报警人以为忘记关门,打算提醒下,走进去发现客厅没人。
别的房间可能牵扯到隐私。
报警人想了想,拨打张教授电话,然后,卧室里传来手机铃声。
人在就好说了。
人的确在卧室,但已经死了。
陈萍跑的上气不接下气赶到时,报警人浑身哆嗦守在门外,不过心理素质不错,懂的保护现场,报警到现在,没让任何人进去。
经历过傻子大小案件,陈萍自认为成长不少,但案发现场的画面,让她面红耳赤差点转头走人。
死者赤/身/裸/体,连条内裤都没穿。
她一个恋爱都没谈过的大姑娘,这画面太刺激眼球了。
陈萍努力平复情绪,她只是个普通的片警,没法判断因病死亡还是他杀,立刻展开现场走访,希望在刑侦科同事到来前,能够查到有用的线索。
死者今年五十五岁,在其学术领域影响力不小,据报警人说,他上课方式非常独特,言辞犀利又幽默,学校论坛曾经评选过最受欢迎老师,他以绝对领先优势获得第一名。
生活里中人缘也很不错,几十年教学,好像没和任何人发起过争执。
她妻子同样是老师,教高中的,两人出了名的伉俪情深。
陈萍在这句话做了个自己能看懂的记号。
伉俪情深?
或许女人的直觉吧,也或许死者没穿衣服的样子,让她有点说不出的感觉。
消息火速传遍整个楼栋,大家都认识,几乎所有在家的都来了,这倒省了陈萍的事,不用楼上楼下跑。
得到的信息几乎和报警人说的一样,尤其夫妻关系。
有名白发苍苍的退休老教师自称是两人的媒人,激动地滔滔不绝。
没人听到过异常动静,至于陌生人就不好说了。
全校学生数千人,学校宿舍就在学校里面,平常经常有学生进出,根本认不过来。
人命案关天,刑侦科同事很快赶到,同时赶到的,还有那位伉俪情深的妻子。
大概因为职业原因,她比同龄人年轻不少,气质优雅,看到尸体的瞬间,立刻瘫坐地上,大颗眼泪无声无息滑落。
作者有话说:
第134章
很多老警察都有双火眼金睛,茫茫人海一眼认出坏人,分辨话语里的真假等等。
那是一次次案件,一次次近距离感受人心丑恶练就出来的。
陈萍目前还没,但非常非常确定,陈教授爱人的伤心绝对不是装出来的。
她骨子里的书卷气让她即使伤心到极致依然保持体面。
陈萍是现场唯一的女警,轻轻搀扶住她轻声安慰。
教授妻子根本听不进去,哀伤看着眼前已经死去的爱人,忽然想起什么,踉踉跄跄站起来用身体挡住众人视线。
她抱住没了气息的爱人,吃力挪到床边拽下被子,轻轻盖上。
这个动作给陈萍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也正是这个动作,产生了之后的怀疑。
这就是爱与不爱的区别吧。
即使死了,也要让他保持体面。
陈萍无意看到墙上挂着的婚纱照,大概最近几年补拍的,教授身穿黑色燕尾服,大背头,金丝眼镜,气质儒雅,两人头挨着头,笑的满脸幸福。
案件非常简单。
教授没有任何外伤,死于服用过量助兴药物引起的突发心脏病。
不是他杀。
随后教授妻子刘春兰承认了这点,昨晚,他们发生关系时的确用了助兴药物。
药物正好用完了,包装盒临出门时扔到上班路上的垃圾堆,至于房门,走的太急忘记关。
刑侦队方然不会轻易相信单方面的说辞,这里面有很多疑点,但监控记录证明没说谎。
刘春兰早上六点二十分离开家属楼,死者七点左右死亡,时间对得上。
事发时家里只有两人。
如果说故意陷害吧,两人的确伉俪情深,没有任何作案动机,而且助兴药物引发心脏病的概率极低。
梁景瑶忍不住打断她:“你怀疑什么?教授妻子是凶手?”
如今的社会到处都是监控,各种堪比神仙法术的高科技仪器,记得看过篇报道,现行命案破案率高达99.9%,无限接近百分百。
陈萍摇摇头,一本正经道:“梁大师,你相信面相吗?”
梁景瑶差点想翻白眼,没好气道:“你说呢?”
问一个算命大师信不信面相,开什么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