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这几天都住在车上么?”绿杯很惊讶地问,“还是搭帐篷?”
“若是万岁爷带着阿哥们出行,倒也会走山林搭帐篷住,毕竟不想打扰老百姓嘛,”小李公公啧了啧嘴,絮絮叨叨地说,“不过这一回可不同,这么多嫔妃福晋呢,住帐篷多少不方便的……第一天要到两间房,那可不是两个房间啊,是那个地方的名字叫两间房,第二天到鞍子岭,第三天到化鱼沟,第四天到喀喇河屯,第五天到热河行宫,如果要去打猎,还得北上,经过兰旗营、波罗河屯和唐三营,过了唐三营,才是木兰围场呢。”[1]
妙玉“啊”了一声,怪到见不着贾府和牟尼院,这两处都在西南角上,他们这一路是背道而驰。
马车里其实很宽敞,比她日常出行的软轿舒适不少,绿杯怕她无聊,提前准备了好些戏本子和双陆象棋,绸缎引枕堆成了一个舒适的角落,换上软底的绣鞋,左手一杯茶,右手一块点心,简直堪比飞机头等舱。
就这么歪着,等到出了京城,路上就没什么人了,林间大道上安静得只能听见马蹄声和啁啾鸟鸣。走到下午时队列却忽然停了,一下子将打盹的妙玉惊醒,可是到歇脚的地方了么?
打了帘子往外看,却只是一处寻常的山谷景致,小河流波光粼粼,碎石子堆了满地。
“小李公公,出什么事了?”绿杯探出半个身子问。
“奴才也不知道,”小李公公摇着头,“要不奴才上前头打听打听去?”
“悄悄过去,别惊动旁人。”妙玉叮嘱一番。
小李公公一会儿就扒开人群回来了,撑着木板扭身儿爬上车,绿杯看他跑得气喘吁吁地,忙倒了茶给他。
“倒也没什么,路上遇到一个大喇嘛,”小李公公抿着茶说,“若是寻常大喇嘛倒罢了,这位偏偏是先帝爷请过来的,说来这样高寿,怕也是位得道高僧……可咱们万岁爷不论别的,头一样最厌恶这些佛门里的人,和尚尼姑大喇嘛,在他看来都是歪门邪道!”
妙玉和绿杯换了个眼色,绿杯低着嗓子问:“万岁爷讨厌佛道?”
“先帝爷最是好佛啊,险些削发出家为僧,福晋主子竟不知么?”小李公公神神秘秘地说,“从前宫里的禅师喇嘛们,在当今圣上登基后,都被赶出宫啦!”
顺治那个恋爱脑啊,为了美人董鄂妃,连江山都不要了,要死要活要出家当和尚的,这些妙玉当然知道,但没想到顺治这一闹,闹得儿子康熙创伤后应激障碍了。
小李公公继续说:“后来啊,宫里头各殿的小佛堂都被撤去了,哦,我听我干爹说,只有一个例外,不过那人早就不在宫里了,只怕说了你们也不知道。”
“是谁啊,别卖关子了!”绿杯捶他一拳,好奇心正盛。
小李公公清了清嗓子,“这也没什么要保密的,苏麻喇姑,知道吧?孝庄文太皇太后跟前的大嬷嬷,连万岁爷都要叫一声额涅的,她要礼佛,自然没人敢拦着,慈宁宫里的小佛堂,就是为了苏麻喇姑大嬷嬷保留下来的。”
第50章
苏麻喇姑是蒙古族人,随孝庄太后陪嫁进的宫。妙玉虽然对清宫历史不算很了解,但戏说的电视剧小说没少看,光知道苏麻喇姑地位非凡,孝庄和康熙无比信任她,可一个蒙古族人,怎么会信佛呢?
“这位大嬷嬷如今还在世么?”妙玉问。
“早就随太皇太后驾鹤西去啦,”小李公公夸张地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若她还在,万岁爷见了大喇嘛也不会这么抵触。”
说完只听得前头一阵动静,十来个侍卫押着一位披红袈裟的人,很不客气地穿过小树林,往远处去了。
小李太监摇了摇头,“大概是要押解回京吧,总有这些不听劝的僧人,总想着说上一两句话,递上一两件圣物就能攀着圣上,那可是万岁爷啊,万岁爷拿定的主意,谁能让改的!”
听了这话,妙玉心里头有些戚戚然,她也曾在佛前侍奉了六七年,若是被宫里头知道真实身份,就算兆佳尚书能解释得清养女一事的来龙去脉,躲得了欺君大罪,也躲不过万岁爷对佛门中人的深深厌恶。
仪仗又动起来了,小李公公回到外头去驾车,妙玉也放下帘子,抱着膝头满腹心事,绿杯也明白她心里头在想什么,爬到她身边坐下。主仆两个偎在一处,绿杯低着声说:“主子,十三爷看起来也是个疼人的,真到了那一步,一定会护你周全,实在不行,咱们还回玄墓蟠香寺当姑子去。”
妙玉点了点头,一路上始终蔫了吧唧的,好在一路向北,塞外风光逐渐壮丽起来,颇有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