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没发现屋里除了金宝山,还有一个坐在最角落的名叫林贤的年轻男子都紧紧地盯着他们,谁说了什么话,他们都默默地记在心里,同时把积极鼓动大家的几个人都写在了心里的小本本上。
于是叶崇明跟叶雅茗回到集香楼没半个时辰,就收到了两份名单和谈话记录,上面写着谁谁谁说了什么话。
两份名单上绝大多数名字都一致,唯有林贤的名单比金宝山的多出了一个叫赵博涛的人名。
再看两人写的谈话记录,其他人的话虽有些出入,却不过是记忆偏差或文辞上的差异。唯有这个赵博涛,林贤那里写了一堆不好的言论,金宝山这里却写了两行看不出好坏的口水话。
叶崇明拿着两份名单看了一眼,不由对叶雅茗叹道:“幸好你叫我请了林贤。”
他又解释:“这赵博涛是金宝山的侄女婿。”
“谁都有私心,这种事在所难免。”叶雅茗安慰他,“金老爷子今儿这事做得已很不错了,您挑的人没错。”
前段时间这些茶商都蠢蠢欲动,但他们都不蠢,自然不会让自家奴仆亲自上阵,而是花钱雇佣街上偷鸡摸狗的混混去,许给他们丰厚的报酬。
而这些混混,有一部分是被叶雅茗收编了的,她很快得得到了消息,并掌握了证据。
但也有一些没被收编,或是收编了,那混混看对方许的报酬丰厚,想反过来帮对方偷叶家茶方的。
不管收没收编,抓住了,多花点钱,总能问出雇佣他们的人是谁。但也有些人做事严密,花钱雇人拐了几道弯。
叶雅茗倒是能顺藤摸瓜,最后把人找出来,但想要这些人都出来作证,就比较困难了。而且人家最后也没偷到秘方不是?就是告到官府,官府也没法给他们定罪。
叶崇明和叶雅茗都打定主意不卖茶方给使下三滥手段的茶商。为了不冤枉好人,祖孙俩一合计,就来了今天这出。
不光告诉大家叶家卖秘方是被逼的,也让心怀鬼胎的人露出原形。
于是叶崇明让金宝山张罗了今天这次聚会,好证实自己的猜想。
(
第二百二十四章 收入一大笔钱
叶崇明和叶雅茗看那份谈话记录里,不少人应和了王宽等人的话,表示不来买制茶秘方。
然后第二天上午,不光金宝山和张智意来了,其余的人除了王宽,全都跑到集香楼交钱报名学制茶。
大家可不傻。
大家都是临安的茶商,还在一个商行里,抬头不见低头见。叶崇明是疯了才哄骗他们,为了五万两银子卖假制茶秘方给他们。
叶家本来就家大业大,可不缺那几十万两银子。更不用说现在龙井茶出来,更是赚得盆满钵满。
叶崇明拒绝了名单上的那些人,但仍然一下子收到了四十多万两银子。
“之后陆续还会有人报名,起码还能再收这么多银子。”他道。
叶崇明做了一辈子生意,也是见过大钱的人。可是预定茶叶的时候花出去,赚回来的都是流水长流。像这样一天之内赚几十万两银子的,还是头一遭。
他把银票给了叶雅茗,问道:“咱们卖这制茶秘方,真没问题吗?”
“放心,不会有问题的。”叶雅茗笑道。
她不是个鲁莽行事的人,之前便就这个问题问询过陆观弈。
照陆观弈的分析,他认为朝廷想要废团兴散,前提是散茶蓬勃发展,味道越来越好,让原先喝团茶的人自愿去喝散茶。
废团兴散不是皇上一道圣旨就能改变的事儿。
他下圣旨容易,但如果宫中后妃们仍然喜欢喝团茶,那他让人不进贡团茶,只进贡散茶就没有了意义。
民间也是如此。
所以在陆观弈看来,朝廷是乐意看到散茶的制茶工艺进步的。
但为了稳妥起见,他回了京城后特意去问了太子。得到了太子的肯定答复后,他写了信给叶雅茗。叶雅茗才敢放出卖秘方的风声出去。
这事叶崇明是知道的。他今儿又问起,不过是求个心安。
叶雅茗从那迭银票里拿出十万两,剩下的又推回给叶崇明:“这段时间我跟爹爹的辛苦,您是看到的。这十万两银子我们二房就留下了,其余的入公账。”
“茗儿……”叶崇明很感动。
春夏秋三季因这龙井茶,叶家已获利颇丰;龙井茶还成为了贡茶,叶家的身份地位提高了一大截。这几十万两银子虽多,但如果二房留下,其他人虽私下里或许有微词,但绝对不敢有抱怨的话。
因为在此之前,叶雅茗拿出来的制茶秘方,卖秘方的钱都是她自己拿着。
可现在,叶雅茗却只拿了十万两银子。
虽说不管最后收入多少万两银子,二房都占六成,但因为基数大,最后分出去的四成也是一笔极为可观的数字。换作大房、四房,他们估计很难这么大方。叶鸿昌和叶鸿荣都要犹豫,更不用说陶氏和章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