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门世家(166)

逛街、看衣服首饰……就算这辈子空闲了,她也不觉得这些有什么意思,更不用说有杨家兄妹跟苍蝇似的盯着了。

那日被叶雅茗怼得杨家兄妹颜面尽失,当即杨泰心中恼怒异常,决定放弃娶叶雅茗的计划了。

结果杨宏道:“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孬种?她让你丢了脸面,你更应该把她娶进门,然后再想办法折磨她,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杨泰深觉父亲说得有道理,于是叫人继续盯着叶雅茗。

结果看到叶雅茗的马车出来,进了首饰楼。等他们兄妹赶过去的时候,发现竟然是叶嘉兴的妻子关氏穿了一件跟叶雅茗那日穿的极相似的披风,乘着她的马车出来打首饰。

之后叶雅茗再也没有出门。

而叶老太太挑赘婿的动静却很大,叶家明摆着真的要给叶雅茗招赘婿。

杨家没法,只得歇了心思。

……

“祖父,陆公子和齐公子那边的情况如何了?”叶雅茗问叶崇明。

这段时间,陆观弈带着叶嘉兴到处跑,想看看能不能预订明年的春茶;齐霁则托了一个擅画的世叔帮收设计稿,自己则去了新平镇,呆在那里监督制瓷师傅烧制茶具。

叶崇明摇摇头:“你堂哥前两日派人回来报信,说事情不大好办。各地的茶都被预订光了。他们就算走通榷务司的路子能买到些茶,也不是什么好茶。”

“他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叶雅茗又问。

叶崇明说了几个地名。

古代的地名跟现在本就不一样。比如他们居住的临安,就是现代的杭州;齐霁去做茶具的新平镇,就是现代的瓷都景德镇。

而且这是架空朝代,就算是地理位置一样,也有名称跟那个地方真实历史上的名字没有一个相同的。

因此叶崇明说的这几个地方,叶雅茗只知道两个,这还是她这段时间天天看各种游记杂书,恶补大晋地理历史知识才知道的。

而这两个地方,都是在两浙。

看来陆观弈他们都是在家门口打转。

------题外话------

月末了,大家手上有月票吗?给泠水投两张呗。这本书题材小众,成绩比上本基建文还差,但会好好写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呀~

7017k

第一百三十一章 我打算写书

这也不怪他们。现在大晋的产茶区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淮南一带,其中以四川为多,其次是江南路、淮南路、荆湖路、两浙路;福建路产量最少。

当时研究完这些茶产地后,叶雅茗心里是窃喜的。因为这时候的徽州省只有歙州的茶出名,福州省也只有建州的茶出名。

想想后世这徽州省的黄山毛峰、六安瓜片、屯溪绿茶、太平猴魁、祁门红茶,福州的大红袍、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正山小种等名茶,叶雅茗就要流口水,心痒难耐。

这些茶的原产地,现在可都还没出名,茶山很便宜,就等着她去发掘、购买呢。

陆观弈他们出发前,叶雅茗本想提点一二的。但想想还是罢了,打算先让他们四处打听打听,到处跑跑再说。

没准不用她说,他们就摸到正确的方向了呢?

可现在,他们却没给她带来惊喜。

她道:“祖父,我在梦里倒是听说过两个茶叶品质极好的地方。一个是徽州,一个是福州。”

“徽州?福州?”叶崇明怔了一怔,皱眉思索这两个地方,“有点远啊。”

叶雅茗点点头:“确实是远。但正是远,且不出名,那里的山头、茶地都极便宜,当地官府想来也很欢迎咱们去那里买茶山种茶。”

毕竟茶叶生意可是纳税大户。一个山多地少的地方,能有人来种茶制茶卖茶,每年收到的税就能让当地的税收拔高一截。

虽说茶叶买卖是朝廷专营,税收也到不了地方官手里。但卖山头不是有收入吗?种茶、制茶、卖茶不需要人手吗?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龙头产业出来,就把当地经济给带动起来了。

“你说的都对。”叶崇明点头同意叶雅茗的观点,可眉头还是皱得死紧,“可真的太远了。出点什么事,咱们都鞭长莫及。”

这时代交通不便,叶家人丁也不丰,光临安、京城两处生意就够他们忙活了,再去徽州、福州拓展生意,哪里顾得过来?

“你看,本来买山头、制茶具这两档子事儿,咱们应该各派一个人去的。结果你爹、你大伯要去京城,我要呆在临安,都去不了,就只派了你堂哥跟着陆公子去买茶山,茶具那边就只有齐公子一个人跑。”

说起这个,叶崇明就叹气。

大房陶氏生了一儿两女;二房尹氏只生了两个女儿;三房蔡氏只得一个遗腹女;四房章氏生了两儿一女。

坐酌泠泠水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