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双手插兜,接受了他的好意,心情放松地站在那里等待。
下一秒,一把刀子从后者口袋里抽出,准确地插入了前者的心脏。
这场攻击过于突然,前者甚至一点声息都没能发出。
他的困惑远远大于了疼痛,张了张干涸的嘴唇,嘴里的烟顺势掉在了地上,烟丝被一滴滴落下的鲜血打湿。
那矮个子一脸抱歉地揉揉鼻子,俯下身,双手分别抓住了他的裤脚和腰带,猛一发力,把人干净利落地抛入了大海里。
随即,他弯腰捡起被鲜血浸湿了头的烟,叼在嘴里,步伐轻快地向远方走去。
——就这样,一场血腥可怖又毫无预兆的大逃杀,在大洋深处、在这艘孤立无援的远航船上,正式拉开了序幕。
作者有话要说:
【银槌日报】
历史上的今天:
12月19日。“哥伦布”号沉没在大洋深处。
我们永远铭记这30名献身的殉道者,也不会忘记那5名从生死边缘挣扎归来的勇者。
我们的记者采访了幸存者桑贾伊,如今他已经是“哥伦布”音乐厅的经理。
桑贾伊说:“我怀念我的战友们,我将永远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能在音乐厅工作,我倍感荣幸。看着音乐厅,我感觉我仿佛现在还在‘哥伦布’号上,与他们并肩战斗。”
第70章 (三)参商
单飞白长久地沉默着。
他发现, 他越来越能感知到宁灼寂寞和冷淡的来由了。
在这个操蛋的时代,在这个繁盛热闹的孤岛,宁灼知道得太多, 心又太软, 所以他无法让自己活得快乐。
单飞白在沉默中开口, 并稳稳切中了问题的要害:“船上到底混进了几个人?”
宁灼也在审视单飞白。
他发现,单飞白对负面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
和他的开朗与没心没肺相对, 他之所以如此,不是因为太过乐观,而是对人性人情毫无指望, 日子对他来说并无谓好坏, 所以他能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人, 到底有什么能让他在乎的?
在好奇中, 宁灼平静作答:“闵秋说,至少有7个。”
……
远航者们并不是亡命徒,只是一批向往新世界的半大孩子, 最大的不超过25岁,最小的只有21、2岁。
他们的确做好了死的准备,但这“死”也该是充满着希望的, 而不是这样阴湿、龌龊、莫名其妙地死去。
目前,船上的人消失了3个, 剩下32人。
目睹了甲板上的矮个子亲手杀人后,她强忍慌张,尾随在他后面, 直到亲眼看到他回了自己房间, 她也没有离开,静静窥伺了他一夜。
这一夜, 他规规矩矩的,再没出来过。
这也就意味着,船上起码还有两个杀手。
这些日子,他们与船上的人混熟、打好了关系,挑在同一天,神鬼不知地下了手。
这样一来,闵秋就不好将自己的所见公之于众了。
第一,她并没有证据。
第二,她只是一个人,没有朋友,而对方人多势众。
闵秋又去查看了通讯设备,不出意料地是“坏掉了,正在维修中”。
她回到房间,对着墙壁,将自己的想法自言自语地说了出来,一是为了给自己整理思路,二是为了把自己的想法说给还留在银槌市的妹妹,给她一些参考。
闵秋的好处是性格孤僻,因为她相貌出色,想要和她做朋友的人大有人在,可都被她的冷漠寡言给冷走了。
这样,她至少不会死于亲近的人。
她的坏处也是性格孤僻,想要调查,也无从查起。
她还没有查出眉目,船上的人就闹将了起来。
有人认为,无端失踪的三人是因为深海航行时间太久,罹患了抑郁症,选择了跳海自杀。
可这个猜测很快被否定了。
三个人为什么选在同一天自杀?
而且他们生前虽然关系不错,但并不算特别要好,即使是结伴自杀,也没有挑选彼此的道理。
疑心生暗鬼。
原本气氛和谐的远洋队产生了最要命的东西,在望着彼此时,有无尽的暗涌在彼此的眼底浮动。
有理智派第一时间提出了建议:返航。
他们这支队伍要奔赴的是希望和理想之地。
在路上,他们对彼此产生了猜忌,已经都不是最合格的船员了。
返航银槌市,到了陆地上,至少能保全大部分人,也能更方便地查出凶手。
可偏偏就是有人要让理想者死于最肮脏的猜忌。
决定返航的第三天,他们的净水设施被捣毁了。
存储的几大桶淡水也被人凿穿了桶底,放了个一干二净。
闵旻和其他两名机械师马上动手修复,重新积蓄淡水。
然而,巨大且无形的焦虑,已经如同一块积雨的乌云,快速笼罩了整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