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己来,我自己来!”
唐迟迟连忙把这碗豆粥放到小萝卜头弟弟的面前,然后拿过瓦罐自己动手,舀了一勺到自己的碗里,捧着喝了起来。
不是她不想舀更多,而是瓦罐里的豆粥就剩了个底了,家里除了他们三姐弟之外还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父亲呢,等他醒了之后也是要吃东西的。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
这豆粥太难喝了!
在现代的时候,唐迟迟的爷爷是大厨、爸爸是大厨,等她长到能颠勺的年纪自己就会学着摆弄吃的了,所以她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难吃的东西!
豆子是没有煮烂,嚼起来费劲的干瘪黄豆,好不容易用牙齿嚼烂了吧,又是一股冲鼻的豆腥味。而大米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放得太久,煮出来的粥都透着一股陈味,没有完全去除的米糠又刺嗓子。
如果是在现代唐迟迟他们家,这样的豆子就应该扔垃圾桶,只有猪饲料厂才是它们的归宿。陈年大米倒还有点用处,勉勉强强能用来做米粉。
但在缺衣少食的这里,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昨天刚醒来的时候,唐迟迟就发现了,他们一家被恶毒奶奶和几个叔伯婶娘们坑了,分到他们家的除了这两间茅草屋之外就只有一袋豆子和一袋米。一家四口要靠着这两袋东西吃到明年夏,最起码得是春天有野菜的时候才行。
因此小萝卜头弟弟不敢煮太多。
所以虽然豆粥很难吃,但唐迟迟还是全部吃了下去,然后她看着开始舔碗底的小萝卜头妹妹,和同样没吃饱但坐得笔直的弟弟,捂着干瘪的肚子叹息。
太难了,这真是太难了。
她得想办法弄点吃的回来,不然这日子真的过不下去。
思索间,唐迟迟起身把碗给洗了,其实也不用怎么洗,就舀点水冲一冲就行了,三个碗比她的脸还干净。
一边洗她一边想着,等明天她得起早一些,可不能像今天这样因为醒得太迟,起来之后弟弟唐书都把饭给做好了。
“洗好了。”
唐迟迟将碗筷放回桌上,然后看着乖巧坐在桌旁的弟妹,心中一片柔软。这两个,对了还有现在躺在屋里的那个,以后就是她的责任了。
“书书、丝丝,你们两个待在家里,大姐出去一下。”
说完这话,唐迟迟看向稳重的二弟唐书,“书书,等会爹醒过来的话你就喂他吃豆粥。”
唐书不太放心,“大姐你要去哪儿?”
他大姐的病虽然好了,但他还是不放心她出门,总觉得她会像他小时候见过的一样,好好的出去然后被欺负得一身泥一身水地回来。从那以后,娘就不让大姐出门了,现在娘不在了,他就应该保护大姐。
唐丝也被教导着不让姐姐出门,所以听到这话后她跳下凳子,过来拉唐迟迟的手,认真地对她说道:“姐姐,不出去。”
唐迟迟不可能不出去的,若是她一直不出门,没多久这一家子就要饿死或者病死了,所以她得出门去看看。
看能不能弄点钱或者吃的回来。
于是她好说歹说,拍着胸口保证自己在吃过爹带回来的神药之后已经好了,一点事也没有。这回出去也不乱走,就是去海边捡一些鱼回来中午吃,然后才在萝卜头弟妹们担心的目光中打开了门。
第2章
这是一个渔村。
唐迟迟穿过来的这个地方,是一个家家户户靠出海打渔为生,平均一个人还没有一亩地的近海小渔村。因为附近长了许多海草,于是附近的人又把它称为海草村。
趁着清晨没人的时候,她四处转悠了一圈,发现这村子大概有五六十户人家,具体人数有多少不知道,但她估计应该不止两百人。
不过这些人很多都不在,她四处转悠的时候,听到有人说村子里的青壮三天前结伴出海打渔去了。
要下午才回来。
“你是迟迟那丫头吧?”
有位四十余岁的妇人看着从自己面前走过的唐迟迟有几分眼熟,于是迟疑着问道。
唐迟迟看了她半天,从原身朦胧的记忆里找到了这个人,她和三姐弟的娘交情很好,她娘去世之后,也对他们三姐弟有过照应。
于是唐迟迟朝她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余大婶,你没看错,我就是迟迟啊。”
余大婶当即就是一个后仰,显然被吓得不轻。
一个以前只会傻笑,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的人,现在居然笑得这么开心,还主动喊她!
莫不是在做梦吧?
余大婶揉了揉眼睛,再问了一句,“你,你真的是迟迟?”
唐迟迟认真回道:“是,我就是唐迟迟,大名唐瓷,小名迟迟,我爹是唐二鱼,我娘是海叶子。我还有一对双胞胎弟妹,他们一个叫做唐书,一个叫做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