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肖帝(快穿)+番外(193)

他忍不住再次问道:“阿娘所见甚是,以阿娘之才,为何还要辅佐父王,而不是自己称王……乃至称帝呢?”

吕雉有些心疼地看着他,听儿子这么一说,更觉得儿子是被刘邦伤透了心,甚至连老爹的王位都不想要了,便劝慰他说道:“自古以来,尚未有女子称王称帝者,眼下战乱之中,我若称王,军心民心不稳,等于给项羽机会反扑……”

嬴政点点头,跟着笑了:“阿娘说的是,如今有孩儿帮着母后,就一起辅佐父王平定战乱,一统天下,待天下太平国事安宁之后,让众臣和百姓们看到阿娘的能力,发自内心地拥戴阿娘,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吕雉笑了笑,揉了把儿子毛绒绒的脑袋,没有再说什么。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第八十九章 踹了爸爸替父尽孝(13)

有韩信这样二刷的战神,加上“生而知之”的“刘盈”,没了任人唯亲贪财好色需要张良萧何分出一大半精力劝谏的刘邦,多了兢兢业业心细如发的吕雉掌控全局,这次楚汉争霸天下一统的进度条,在这几人的配合下,很快拉满,项羽连逃去垓下的机会都无,直接在彭城被攻破时,就被英布带人围攻至死。

就连口不能言“躺赢”了的刘邦,得知战事完结项羽已死,都有点恍恍惚惚不知自己是听错了还是在做梦。

难道没了他,打胜仗变得这么容易了吗?

原来……拖后腿的人竟是他自己?

嬴政对他的迷之自信简直都无语了,当初若是没有张良,他在鸿门宴就被项庄一剑刺死,哪里来得大汉王朝。

若是没有韩信反败为胜,彭城之战后刘邦就只剩下十几个人,谈何东山再起?

就更不用说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带走不少楚军精英的英布,以游击战术骚扰楚军让项羽无暇乘胜追击,给了汉军喘息之机才能扭转战局。

而那些跟着他起兵反秦灭楚一统天下的各路功臣们,先是被他封王安抚,等局面一稳定下来,就各个击破,可以说大汉政权稳固后,刘邦的余生,就是致力于铲除异姓王。

不过在他死后,吕雉继承了他的“遗志”,致力于“大一统”和集中皇权,不光铲除了异姓王,连刘姓王也跟着被铲除得七七八八,也算是宿命的因果吧。

三年灭秦,五年灭楚,可在统一后平定异姓王就足足花了八年,可见刘邦对付自己人费的心思,真是比反秦灭楚还多。

而如今从第三年他兵败彭城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韩信和张良竟然就已经联合英布彭越,彻底击溃了楚军,其他的诸侯刚刚从汉军投向楚军,都没来得及再摇摆转舵回来,楚军就垮了项羽就死了,而嬴政从来不会对墙头草有什么手下留情只说,他要的是真正的“大一统”,而不是被诸侯分裂割据的国中之国。

从一开始,他有了韩信张良萧何的支持,再有吕雉坐镇后方,而韩信又是被黄粱梦剧透过的人,和嬴政联手,根本无需那些墙头草诸侯们的“锦上添花”,直接就摧枯拉朽般击败了这些战争投机者,根本没给他们投诚封王割据一方的机会。

至于那些跟刘邦同宗同族的兄弟们,当初只要有个刘姓,哪怕大字不识压根不会行军打仗治理一方的农夫莽汉,也能跟着沾光封侯封王。

刘邦还曾经在朝堂宴饮之时,当众对自家亲爹刘太公说:“当初老爹你总觉得我无赖,没有赚钱置产的本事,比不上其他兄弟们,可现在你看我当了皇帝,是其他兄弟们的家产多呢,还是我的多?”

连自家亲爹教训他的话,都能记一辈子,当了皇帝后还要特地“打脸”爽一下,更何况是几近“入赘”形式联姻的吕氏一族呢?

对自家亲族,他可以大肆封王来炫耀自己的成就,让昔日看不起自己的亲族成为在脚下跪拜的臣子,而对于在军中和朝中仍然握有实权的吕氏一族,他既想打压,又害怕打虎不成反被虎伤。

犹豫不决,反复无常,狡诈多变,贪婪无赖,就是他与生俱来的性格,前世他因此而成就大业,可最终还是没能压住吕雉,才会造成死后吕雉当权几乎颠覆刘氏江山。

可这次他重生回来,正踌躇满志就被亲儿子一脚踹下马车,再无翻身之机,才发现,原来这世界,真的没有谁是绝对的天命之子不可替代的。

甚至没了他,可能会更好。

这就让自诩赤帝之子,天命之人的刘邦,彻底怀疑人生了。

重生一回,他既没能拯救戚夫人,也没能灭了吕氏之祸,反倒被亲儿子踹下深渊,成了个不能动弹没了双腿的废人,最喜爱的儿子刘如意连出生的机会都没了,就更不用想那后宫美人如云朝堂一呼百诺的风光时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