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日子一天天过去,辟谣的人依旧没有出现,反倒是太子一路胜仗的捷报频频回传,振奋人心之余,也让朝堂诸人心有不安。
直到收复汴京的消息传来,朝堂轰动,老臣们甚至激动得当场昏厥过去,迫不及待地北上,留下这些负责“辅政”的大臣们在冷冷清清的临安等候消息。
等来等去,没等到太子殿下班师回朝的消息,等来了太子黄袍加身在汴京登基的消息,等来了汴京重设六部,临安官员继续留守的消息……他们就彻底坐不住了。
他们守在临安就是为了守住既得利益,守住官位和家财,可如今连新帝彻底不回临安,那他们留下就只有被边缘化甚至彻底抛弃的结果。
可就算现在赶去汴京,他们只怕也要被排在后面,没赶上从龙之功,又曾经跟太子殿下对着干,想也不会有什么好位置等着他们,可留在临安坐冷板凳,谁由能甘心?
就有人开始想念前任官家现任太上皇赵构了。
可如今太上皇尚在海上巡猎,大海茫茫,谁能找到他报信呢?
先前宰相陈康伯和兵部尚书杨椿听闻太子收复汴京,激动的先是昏厥,醒来后直接连家都没回就赶赴汴京,后来还是家里人慌慌忙忙地带着马车追上去,才护送着两个从宋徽宗年间就入朝为官的三朝元老奔赴汴京。
如今留在临安的,大多是赵构后来提拔,秦桧之流的主和派投降派,他们先前就准备继续南逃或者干脆投降请和,眼下更是心虚不敢去汴京见新帝,只能绞尽脑汁想办法去联系海上飘摇的太上皇,请他老人家回来做主。
而漂泊在海上大半年的赵构,走遍了几个南海藩国之后,终于也厌倦了海上的日子,准备带着船队返航回国。
“也不知道金人退了没,建王监国可否用心,唉,便是身在海外,朕还是有太多放不下啊!”
身边随侍的太监陪笑着说道:“官家若是能放下这些凡尘俗事,只怕就能得道成仙,臣等也可以跟着鸡犬升天。只是官家心系大宋江山和万民福祉,实乃大宋百姓之福,也是臣等的福气啊!”
赵构笑道:“当年始皇帝派徐福出海寻蓬莱仙山都没寻到,若是仙山那般易寻,岂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仙?”
“还是回去吧,出来这么久,朕着实放心不下,不知皇儿能不能担负得起监国之责啊!”
嬴政不但担负起监国之责,连复国建国的活儿都一起干了。
从临安赶来的一众老臣,跟着新帝干了不到两月,就趴下了一半。
无他,唯心累而已。
谁都没想到,经历徽钦二宗到高宗三朝,哦不,到如今新帝已经是第四代的老臣,头一回见到这种工作狂的肝法。
大宋朝的官员假期很多,虽然早朝的时间也是五更(3-5点),但宋代基本上是五日一朝,有时候甚至是一旬一朝,而平时则是卯时到各部衙门“画卯”签到,申时散值下班,相当于朝六晚三,每旬一休。
除此之外,大宋的官员还享有大量的法定节假日。如元日、寒食、冬至、天庆、上元节都有七天假期,天圣、夏至、先天、中元、下元、降圣、腊八各三天假期,其余如立春清明等二十四节气大都有一天假期,林林总总加起来,约莫有一百一十多天的假期。
再加上原本的大宋官制中,官吏分设,大量的基础工作都是由吏员完成,很多官员文采出众,却未必善于处理政务,给下级吏员很多权限,导致一些地方州县的权利甚至都掌握在吏员手中,将县令和知府架空都不少见。
要不当初《水浒》中一个宋押司,就能成为江湖中人的“及时雨”,连官府签押的印信都敢带出衙门,便可见一斑。
而嬴政哪里会管下级官吏是怎么运作的,他只管任命完各部人员后,就开始安排工作。
作为一个在竹简奏章时代,一天能批阅八百斤竹简的猛人,到了这个时代,嬴政从来不怕事多,只怕手下人闲着没事干。
刚刚收复的江北各地都需要人,汴京城中亦是百废待兴,新朝初立上上下下都有忙不完的事,嬴政压根就没想过还有“假期”这件事。
当然,他也没定下早朝的规矩,而是天天逮着三省六部主管们开会。
早上开朝会,中午各部回去安排工作,下午到晚上就拼命做事,因为第二□□会新帝就要过问工作进展或结果。
龙兴元年头两个月,一天也没休,习惯了干两天歇一天的老臣们,彻底扛不住,连着病倒了几个,虞允文这才委婉地提醒皇帝陛下,该放假了。
嬴政从奏章堆里抬起头,愕然地看着虞允文,“放假?为何要放假?各地的春耕安排完了吗?水利河工都检查了吗?兵备如何?河东河北路的义军联络如何了?南边的税银可有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