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康熙跟前挂名的男子自然优秀得很,谁家不愿意把女儿嫁过去?
康熙想着人才该从小培养才是,很多京中带爵位家的孩子,父亲有莫大的功绩,儿子还凑合,到孙子的时候就被溺爱得不行了。
贵不过三代,也是因为富贵的时间太长了,只知道享受,却不知道严格培养下一代,再下一代就更不能看的。
听闻有些勋贵子孙混在姐妹堆里,不是作诗就是帮着姐妹擦胭脂,还不爱上学读书,更不喜欢学武,只觉得浑身臭烘烘的实在不雅。
这话听得康熙心里不快,他们祖先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学骑射是深入骨髓之中的事,居然有人不愿意学,还要嫌弃汗臭而不乐意学,叫他如何能不生气?
要小格格以后的夫婿是这些纨绔子弟,康熙宁愿她一辈子都养在宫里算了,总比跟着这些不成样子的人成婚来得好。
康熙名下的学院已经不少京中子弟进去了,却依旧有另外一些不成气候的人在外边逍遥。
“朕打算每年让八旗子弟上一次文武比试,前三有赏,前三十和最后三十人的名单会贴在城门口上。”
顾凝宸眨眨眼,这真是公开处刑,谁能受得了啊!
城门人来人往,不知道多少人会看见上面的名字,哪怕未必都认识,看着姓氏都能猜测出是谁家的孩子了。
这叫家长以后怎么出门,都没脸见人了吧?
康熙这次是下了决心,谁来劝说都不好使。
有人跑到拖尔弼这边,发现他在庄子上还是没回来,只好去找王谈。
王谈烦不胜烦,最后也躲到庄子上去。
拖尔弼跟他私下透露过要在庄子上试验新药,王谈就没过去打扰。
倒是拖尔弼得知好友跑过来躲人,不由好笑道:“他们难道不知道皇上的脾气,决定的事哪里是那么好改变的?”
王谈点头嘲讽道:“他们哪里是不知道,不过是想试试,又想让我去当这个出头鸟,算盘打得真是够响的!”
他又叹气道:“幸好你没在京城,躲到庄子上来了。别人就算了,那位老太太出马,派人过来我无法拒绝,只好连夜带着夫人躲过来了。”
拖尔弼有些好奇,一问才知道,这位老太太不是别人,正是孝庄太后的女儿,也就是皇太极的第五女,顺治的亲姐姐淑慧长公主。
第114章 二更合一
得知是淑慧长公主,拖尔弼觉得意外,又感觉是情理之中。
康熙要让勋贵子弟都重新振作,文武比试一番,赢了的前三十人自然光荣,最后三十人竟然也要写上名字贴在城门上,这简直叫人丢脸至极。
勋贵当中宠溺孩子的人不少,这位淑慧长公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实这位淑慧长公主也是不容易,据说年轻时候长得美若天仙,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公主。
哪怕再宠爱,她身为公主也难逃跟蒙古和亲的命运,被指给蒙古王公索尔哈为妻,两人身份地位相近,算的上是一段佳话。
然而刚成婚第二天,皇太极就突然病逝,这喜事就变成白事,叫人尴尬又喜庆不起来,只能匆匆结束。
这还没完,成婚几年后索尔哈就病故了,让这位公主年纪轻轻成为寡妇,只能回到京城来。
当时的顺治野心勃勃,想要跟蒙古再次和亲,就让自己的姐姐再嫁,这次嫁的是蒙古辅国公色布腾。
跟色布腾成婚二十多年,这位公主还生下四个儿子,然而色布腾还是壮年病逝。
淑慧长公主就再次回到京城来,偶尔进宫陪着孝庄太后。
因为她辈分高的关系,康熙对淑慧长公主十分敬重。
淑慧长公主怕冷,常年在江南住着,康熙就为她买下了一座很大的别院,偶尔派人接她进京来。
孝庄太后去世后,淑慧长公主无事就不会进京。
这次也是因为康熙要改革的关系,她不得不派人到京城来。
只是康熙明摆着油盐不进,派去的人送信,康熙回复都说是按照规矩行事。
淑慧长公主就要坐不住了,打算亲自上京跟康熙聊聊,只盼着自己的孙子不用受这个罪。
她还想两手抓,一边想劝阻康熙,也知道找别人一起来劝阻,康熙的心腹更是最佳人选。
李天馥也是吓得连忙躲到夫人的娘家去,就怕被这位长公主派来的人找上。
这拒绝不好拒绝,答应更不好答应,简直让人左右为难,只能躲了。
康熙也是头疼,毕竟这位长公主真的亲自到京城来,他还不能不见,见了直接拒绝,估计这位长公主还是不会轻易放弃。
长公主的年纪不小了,真被气出个好歹来就麻烦了。
他在御书房走来走去,顾凝宸正带着金桂来送甜汤,难得见康熙如此发愁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