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番外(533)

不说他们意外,就是英吉利那边的人也意外。

原本以为降低关税,商人们不提价已经很良心了,居然还降低价钱,这也太良心了一点!

得知是康熙下的命令,更是叫英吉利的人十分感动,觉得康熙这是哪里来的大圣人,这么好心,做买卖只要能赚以前一样的钱,都不带提价的?

这让英吉利的人对康熙的好感大涨,大清这边的海商送来的货物都是精品,不会因为降低价钱而送来次品糊弄人。

好的货品加上降低的价格,比本地一样的货物还要好,谁不乐意买便宜又更好一点的呢!

尤其康熙这番作为让人好感大增,冲着他去买大清货品的人就更多了。

海商们进货一次比一次多,后来船只不够送了,只能增加船只。

原本他们觉得增加船只,这路上的花费就要更多了,光是多买一艘船就让人肉疼。

尤其货物的价钱还降低了一点,哪怕没有关税,商人们都觉得自己赚的不多,买一艘船估计都要倒贴钱了。

然而卖的货物越来越多后,商人用算盘一扒拉,好家伙,赚的比之前还多,买一两艘船是绰绰有余。

于是他们大手一挥,赶紧去买船只,免得落后给其他同行了。

一个要买,其他人的算盘也不错,自然也想要跟着买。

船厂顿时热闹了起来,一个船厂做不出,都要预定和排队,订单直接到三年后,多到他们怎么招人都不够用了。

如今海商的船队却还是水师,这船只买下来,要么就是民用的船只,速度就要慢多了。

但是要用上水师这种安装了蒸汽机的,就不能民用。

商人们纠结很久,直接派人去询问康熙:要不,咱们出钱给水师多买几艘船?

他们找了当地官员,给京城递来折子,康熙收到后顿时有点哭笑不得。

康熙只见过水师船只太多,被人说太耗费钱财,如今居然有商人追着给钱让水师多买几艘船,也是够稀奇的了。

不过商人们愿意出钱,他当然没有不乐意的。

给水师多添两艘船,每次能多装货物送去西洋,商人们很快就把买船的钱赚回来了。

而且商人们联手出钱买,这船只的钱分摊到每个人身上就不算太多,还是划算的。

康熙二话不说就允了,在折子上写了回复,也派人告诉水师提督一声,让他安排妥当。

这会儿外边还一股艾草的味道飘来,除了行宫之外,康熙也发话让蒙古那边每天用艾草等东西熏一熏,而且到处都要打扫和整理一番。

人和牲畜不能混住,彼此之间要离远一点,通风也得好,免得因为脏污而蚊虫多了起来。

蒙古首领就集中了人手,青壮年帮着打扫和搬搬抬抬,给牲畜换个远一点的新棚子。

熏艾草不是多重的活计,就让半大小子和妇人去熏。

每天一次他都担心不够,开始前三天就早晚熏。

那味道飘过来十分浓郁,估计那边都要熏得人眼睛要落下泪来。

不过太子这么一病,确实把蒙古那边的人吓得不轻。

好在康熙知道并非蒙古人的错,只训斥了蒙古首领,叫他重新查清楚漠北那边的人,哪怕以前是奴隶也得查明白,至少要有两个人以上能证明对方的身份才行。

就是漠西蒙古这边也需要确认身份,康熙又派了一个识字的小吏去帮着蒙古首领登记在册。

免得只靠蒙古首领自个记得,过几天要是忘了或者记模糊了就麻烦了。

蒙古那边就如火如荼登记了起来,人数多少,家里牲畜多少,住在哪一块地方,邻居都有谁,平日负责什么活计,都记录得一清二楚。

就是行宫这边也每天熏艾,宫女用纱布做了很多蚊帐,挂起来层层叠叠挡住蚊虫。

小点的阿哥,比如五阿哥和六阿哥,每天都有宫女查看身上有没蚊虫叮咬的痕迹,很是小心谨慎了。

尤其太子的住处,十几层的纱帐,就怕有蚊虫进去,熏得更是勤快。

那味道让太子闻着,离得远也忍不住咳嗽两声。

他清醒的时间比之前多了,吃的却依旧少,还经常发呆,让照顾太子的宫人十分担心。

御医早中晚都来一回,给太子把脉后看有没需要调整药方。

只是太子的脉象平稳了,却不见起色,御医也是着急,跟康熙提起的时候,康熙亦十分担心。

总归病来如山倒,病后如抽丝,养病得慢慢来,也不能心急了。

太子如今不能费神,自然不能看书,康熙怕他闷着,会让女官给他念一念游记等轻松一点的杂书。

偶尔康熙过去的时候,还会跟太子提起外边的事来。

最近发生的大事就是跟英吉利女王谈好的条件,又把旧国王送过去作为交换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