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人看闹腾也闹腾不出什么来,康熙已经下了决心,又是打算体恤群臣,于是一个个慢慢就消停了。
这事闹腾了足足一个月,愣是让曹寅这二十七天的孝期都过了,他都能直接去苏州织造府走马上任。
其他大臣看着曹寅,又是羡慕又是嫉妒。
有些人硬生生守了三年,如今看曹寅轻飘飘守一个月,没受什么罪,还能平步青云,只觉得是同人不同命。
只因为他们不姓曹,就没得到康熙的另眼相看。
这无形中让不少大臣跟曹家的关系就变得很微妙了起来,他们一来不敢得罪曹家,二来却也不怎么乐意跟曹家在一起。
当然巴结曹家的人也有,却比以前要少得多了。
顾凝宸心想,这或许就是康熙想要看见的。
以前因为曹玺在,曹家如日中天,巴结的人无数。
那时候康熙没有其他人能用,曹玺在江南的差事办得也不错,就让人一直留在那个位子上了。
如今康熙手上能用的人比以前多了,但是曹家在江南的势力已经不是他随意能动得了。
但是曹寅的才能却远不如曹玺,再加上曹寅实在年轻,不如曹玺在知天命之年才接手江宁织造府,很容易被周围有心人蛊惑。
康熙忌惮曹家在江南的势力,又担心曹玺过分年轻,于是就来了这么一手。
他把曹家直接捧起来,朝中大臣有眼力劲的都能看出曹家的身份比以前微妙得多,就不敢像以前那样亲近和巴结了。
又因为曹家的特殊待遇,大臣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嫉妒,因为守孝的事隐隐站在曹家的对立面上,把曹寅孤立了起来。
那么以后曹寅和曹家根本不可能再跟谁私下结盟,能依靠的就只有康熙这个靠山了。
如此,他们就绝不敢背叛康熙,以后只能更加尽心尽力为皇上办差!
顾凝宸心下赞叹,康熙这一通看似是为了曹家和曹寅着想,却是不动声色敲打了一番,实在精彩极了!
而且群臣所有的炮火都对准了曹家,康熙轻而易举就从中脱开了关系。
哪怕是最迂腐的老大臣,也没纠缠着康熙让他改变主意了。
就是曹家承受得有点多,不过他们这些年来得的好处就不少,只帮康熙挡一挡箭不是应该的吗?
第72章 三更合一
孝期减少的事轰轰烈烈闹腾完,有些老大臣心里还是遗憾,对曹家骂骂咧咧的。
还有刚烈的御史写了不少文章,隐晦把曹家骂了个遍。
不过大多数官员还是挺高兴听见这个改变,他们终于不用守孝三年。
三年过后,原本可能高升的机会就没了,实在叫人扼腕。
如今好了,二十七天,一个月不到的守孝,他们既不会轻易丢了被提拔的机会,又不会耽误了手里的差事,简直美滋滋。
康熙看着就更高兴了,毕竟同一时期前后脚有十个八个朝堂上的大臣要丁忧,这扔下的差事就多到让人头疼。
要年份不太好,这去守孝的就更多,那么多差事谁来做?
这边守孝的事推广下去的时候,英吉利和荷兰这场仗总算是打完了。
说打完其实也不准确,该说是戛然而止,因为英吉利的国王突然病逝了。
虽说是病逝,但是康熙收到消息,英吉利国王是活活给气死的,气他的居然是自己的亲儿子。
这儿子也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言闲语,被人一怂恿,就冲动跑去跟英吉利国王说他这次发动的战争是不道义的,还要拖垮了英吉利,很快要成为亡国之王,还不如早早退位让他继承。
这话把原本因为战争的关系,每天工作时间很长的英吉利国王气得心口发疼,然后一口气没上来,转眼就一命呜呼了。
这儿子都吓傻了,他想要继位是一回事,但是把亲爹气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只能一不做二不休,赶紧让心腹收买了宫廷医生,把英吉利国王伪装成突然心脏病发的样子,对外宣称国王忽然病逝。
然后这儿子很快就在教皇的授意下继承了皇位,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支持跟荷兰打仗的大臣都打发走了,然后派了使者去荷兰,要结束这场战争。
荷兰国王巴不得早点结束这场消耗巨大的战争,两边一拍即合,于是这场仗莫名其妙开始,又莫名其妙结束了。
这一结束,英吉利的新国王就抓紧时间组起自己的新班底,把老国王的人通通都换掉,好坐稳皇位。
荷兰国王就赶紧收拾国内的烂摊子,因为被战争拖垮的国库也急需补充。
于是荷兰国王就派了使者过来问康熙:需要乳酪吗?
大清这边的人很喜欢奶制品,所以荷兰国王才会想要做这个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