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草原之路,走的就是蒙古草原到俄国。
这个时期跟俄国的关系还很紧张,过几年康熙还会出兵在边境驱逐俄国人,甚至动用上万的兵力,历经四年的功夫才停战开始通商交流。
海上之路包括了东洋、南洋、西洋和美洲,东洋自然还是朝鲜和琉球,南洋是东南亚一带,甚至到达澳洲和新西兰,西洋则是到了欧洲和非洲。
美洲的话,万历初年商船已经到达墨西哥,但是跟美国通商却得是乾隆晚年了。
可惜清朝初期实施海禁,如今的人只能从书中得知海上的风景。
万琉哈氏翻开一页,忍不住微微出神。
康熙既然能在藏书阁里把这么一本书送给她这个妃嫔看,显然在翰林院,这就不是禁书。
看来他是有意放开海禁,想必没多久就得重新开始了。
“……在想什么,如此出神?”
冷不丁一道熟悉的声音从身后响起,万琉哈氏一怔,手里的书册就被后头的人拿了去,低头看了一眼就笑道:“朕还想着你会先读哪一本,没想到会是这本书,这是看了一下午?”
万琉哈氏回过头来,连忙起身给康熙行礼。
金桂和清霞就在门口,一脸惶恐的样子,显然想提醒万琉哈氏,可惜被康熙拦下了,顿时满心着急和愧疚。
万琉哈氏倒没被吓着,只看了一眼桌案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点上的宫灯,她居然一看就是一下午,这天都黑了?
“是,这书是一个海商书写的。没多少华丽的辞藻,只把经历干巴巴写了一遍,却是真实得很,我忍不住就看到这个时候了。”
书册已经看了大半,显然她是真的喜欢。
康熙笑着放下书册,点头道:“确实,朕也看过这本,这海商确实没什么文采,经历却是十分有趣。”
这海商曾经因为海浪卷走了所有的货物,人也是侥幸活下来,船队却被冲到一个无人知道的孤岛上,从落后的岛民手里用很低的价钱买下了一盒子婴儿拳头大的珍珠。
等回去后他把珍珠高价出手,赚到的银钱不但把货物的损失补上,还有余力再进更好的货。
九死一生,却可能是柳暗花明。
对其他人来说,海商就跟赌命一样,每次出海未必能活着回来。
但是海商很喜欢甚至沉迷这样刺激的生活,出去一次可能落空了,也可能是一次豪赌。
万琉哈氏赞同地点头道:“确实有趣得很,对海商来说平凡安然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虽然她并不向往这样的日子,却还是很佩服这位海商的勇气。
康熙看着偏殿里摆着的木架,上边满满当当的书册都填满了,他却觉得按照万琉哈氏这看书的沉迷,几个月后估计这些书都要看完了,还得换上新的。
“入夜后看书,看久了总归眼睛难受,你身边人该提醒一二才是。若是提醒不及时,就该罚了。”
万琉哈氏感觉他这开口罚的不是宫女,而是她了,于是乖巧点头答应下来。
见她一脸乖巧的样子,显然明白自己的意思,康熙笑了笑,看着桌上的书册忽然漫不经心问道:“那你觉得海禁三百年了,如今还需要海商吗?”
第10章
万琉哈氏一听,毫不犹豫答道:“皇上,海商自然是需要的。”
李德全在门口一听,立刻退后一步,连带把守在门口的金桂和清霞两个宫女叫了出来,把门掩上了。
这话可不是他们能听的,两个宫女也乖觉,立刻跟着李德全出来,还退开了好几丈之外,是一个字都不敢听见了。
李德全心下感慨,这位定嫔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出口。
不过话又说回来,皇上喜欢的可能就是她这般直率的性子。
康熙只是随口一问,也没料到万琉哈氏丝毫没一点迟疑就回答了自己,于是接着问道:“为何?”
万琉哈氏笑着答道:“皇上,自然是因为税收了。海商进来,一是船税,二是货税。海商九死一生,却依旧有人前扑后继,必然是利字当头。”
因为利益足够大,所以才让海商络绎不绝,拼死都要出海。
余下的都不用说,平三藩从康熙十二年开始,六年时间挥霍巨大,国库消耗过多,就需要有人补上。
连连征战,各地加税都未必能交出来,还可能逼死人。
但是海商就不一样了,简直是一只只大肥羊,不薅他们羊毛就太可惜了。
康熙微微眯起眼,没想到万琉哈氏的想法居然会跟自己不谋而合。
他把这本海商的书放在藏书阁比较显眼的地方,让两个太监盯着一点,回头把来藏书阁看过这本书那些人的态度。
很显然,大多不感兴趣,小部分无意中打开看了一会,也觉得有趣罢了,更多觉得有违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