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试着对季文清和她的妆盒进行了抹黑和造谣。
可县城上下的夫人小姐,包括县令夫人,县令家小姐也都是陶然产品的忠实用户。好不好用,大家心知肚明。
更别提县令夫人在陶然教的健身操帮助下,刚刚腰围瘦了一寸,谁敢说季文清一个不好,她第一个就要站出来反对!
更何况,一个一口气捐了五百两的姑娘,至于为了点蝇头小利而损害产品品质?
至于陶然人品么……那更没什么说的。大家都信任!
所以这样的抹黑,并没收到多少效果。
反而衙门用实际行动来对陶然力挺了一把。
季秀才和季文清的名字不但上了贴在衙门公告栏的红榜,衙门的人还一路敲锣打鼓,给季家人送出了行善的奖励。
他们得到了衙门定制的一块匾额,他们再次上了免税名单,他们还得到了三百斤大米五十斤油,两头羊和一头猪,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生活物品的奖励。
虽然相比送出去的五百两,陶然很嫌弃这些东西,但不得不说,当这些东西从县城一路招摇过市时,那是要多威风有多威风。
而那些个抹黑的谣言,也直接便不攻自破。有衙门支持,那些暗下里小动作的人,也只能畏畏缩缩罢手……
当时,几个村子的人都出来看热闹。
披头散发不敢相信的郑琴琴,目光呆滞的郭武,面部抽搐的郑秀才……他们全都不敢相信,什么时候开始,他们身边的这个姑娘,已经到了他们无法企及的高度。
而陶然,则把官府奖励的所有东西都分发给了村民。
就连羊和猪也全都杀了,只要来她季家恭贺的,全都能分到一份。
村民们都较为淳朴,得了好处,自然对季家夸赞有加……
而科试在几天后,也终于到了。
走出考场的季春拉着陶然老泪纵横,许久才憋出一句:“考的,都是押中的题!”
心头大石放下一半,又熬过了几日,终于放榜。
大红榜上,季春之名终于赫然在目。他终于走出了循环,可以参加八月的乡试了!
季春哈哈大笑之后,又是嚎啕大哭。
他拉着陶然的袖子,久久缓不过来。
他心里明镜似的,他能走到这一步,说白了都是女儿的努力。他心底里对女儿有深深的亏欠,他发誓,这辈子就算女儿不嫁,他也一定要养她一辈子,宠着一辈子。
……
------题外话
多谢出尘不染心和龙哥的打赏,爱你们哟~
第708章 小娘子不想在嫁39
“至此,不管是季文清还是季家,相比剧情里的人生,都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
陶然心知,她的目标已经至少达成百分之八十了。很快,她就能离开了。
季秀才科试过了,县城里那个大二进的宅子,陶然也买了下来。
秀才喜不自禁,他竟然有了这么一天。他住到了城里,他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书房,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去读书……这些,让他喜得又是哭了好几场。
宅子开始了粉刷和装修,而季秀才也荣耀回了村。
村正领人给他放了一路的鞭炮,村民夹道欢迎,一路欢歌笑语。季家则摆了流水席,席请所有前来恭贺的村民。
什么叫光宗耀祖,衣锦还乡,这就是啊!哪怕之后中不了举,他也是这方圆十里数百年来第一个有资格参加乡试的读书人!哪怕名落孙山,他也是这一片最有学问的人!
宴席上,季秀才告知大伙儿,过几日他们全家就得暂时搬到县城去准备考试了。在他中举之前,他只能偶尔回老家来看一看。家里的房子,希望大家帮忙照看下。
至于家里几亩不用缴税的良田,他则交给了村正,让村里去分配将来的产出。
他们把家里的牲畜也都分送给了乡亲,以感谢大家这些年的关照……
村民依依不舍,但也表示支持,并纷纷将季秀才视为自家子弟的榜样。当晚的村民们久久不肯回家,求着季秀才给写了一幅又一幅的字。
邻村的郑秀才也偷偷来了,可他在墙角,除了看着红光满面的季春发酸发恨,什么都做不了……
季秀才在读书上尝到了甜头,在回乡后的第二天,他便和刘春娥回了县城的出租屋。
在得了几位老师指点后,他的观点输出变得犀利,晦涩文风也改了。加上这几个月,陶然在茶余饭后都会刻意给他灌输大量新奇知识,所以他的眼界也开阔了许多。
这样的他,自信心增长的同时,出手的文章从立论,到阐述,再到内容的表达,以及整体格局,都相比之前长进了太多。
陶然去省城时,通过某位夫人的引见,拿了季春的几篇文章去给当地有名的学究看了,对方觉得虽文笔略生涩,但很多地方都可圈可点,还是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