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拯救美强惨姑娘(92)

作者:雪烛锦灯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听闻贾珠升任了扬州知府,贾琏自然为他高兴。

贾琏是崇宁十一年六月底到的潭州府,七月正式接受潭州府的政务。

一般来说,地方官员任期是三年一轮,若是吏部考评不过,就有可能调到偏远地方任职。

今年是崇宁十四年,六七月贾琏任期就满了,下一任知府到了潭州之后,交接完手里的事务,贾琏才可以回京述职。

在贾琏赴任期满之前,白家人终于研究出了如何提升水稻产量的办法。

白家人来找贾琏报喜时,贾琏正在逗女儿玩,一听白家人找他,便将女儿交给了乳母,自己去了书房见白家人。

看完白家人写的报告,贾琏很高兴。

他还以为回京前,是等不到水稻产量提升了。

没想到白家人给了他一个惊喜。

“你们有什么想要的?我会尽力满足你们。”贾琏想了想,也不知道该如何回报白家人,干脆问他们想要什么。

白家人也很干脆,他们只对种植感兴趣,便请贾琏允许他们白家人可以一直开垦灵田,开垦的灵田他们愿意分贾琏一半收成。

随身空间毕竟是贾琏的,他们也不贪心,只要贾琏允许他们开垦灵田,就行了。

贾琏想了想,道,“我允许你们开垦灵田,至于收成,你们给我一成就够了。”

白家人擅长种植,灵田的产量又比外界高,也亏得贾琏随身空间的仓库够大,且仓库里的时间是静止的,放在里面的东西,不用担心变质。

这些年来,他仓库里的粮食都堆成山了,根本吃不完。

“多谢公子恩赐。”灵田的产出那可都是灵气作物,能改善他们的体质,延长他们的寿数。

他们家的老祖宗,算起来,也是将近一百五十岁的人了,人还非常健朗,看着也就六十多岁的模样,若是老祖宗从随身空间里出来,谁敢相信这是他们家祖宗?

送走了白家人,贾琏便将有关水稻增产的方法写在折子上,送回京城。

外界水稻的产量,只有两三百斤一亩,在白家人两年的努力下,又改种了随身空间的粮种,产量增加到了九百多斤一亩,将近一千斤一亩。

仅仅是种植随身空间的水稻粮种,不撒什么肥料,就按照外界的办法侍弄,产量也能达到亩产五六百斤,若是用白家人研制出来的肥料,便能达到将近一亩千斤。

这是个恐怖的数字。

对于天下的百姓来说,土豆和番薯虽然能当主食吃,但还是大米更让人放心一些,毕竟土豆和番薯是新出来的吃食,很多人还是吃的不安心。

土豆也是,若是放久了,便会生芽,生了芽的土豆只能当做种子,不能再食用,否则会中毒。

烂掉的番薯也会使人中毒。

土豆放在地窖里,最长也只能存放两到三个月,番薯存放的时间要长一些,储存的好,能放一年之久。

但大米对天下百姓来说,意义是不同的。

亩产近一千斤的水稻,是目前水稻亩产产量的三倍。

这个产量,足以引起轰动。

于是,贾琏任期还没满,皇上的圣旨就到了。

果然没出贾琏所料,皇上将他的爵位升了一等,还是世袭罔替,封号改成了昌国侯。

皇上还在上京赐了贾琏一座敕造侯府。

贾琏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意外之喜,这样一来,荣国府的爵位对他就更鸡肋了。

送走了传旨的内监,贾琏看着红光满面的王熙凤,不由笑了。

没多久,新任知府到任了,竟是个老熟人。

来人是李家的嫡长子,李经。

贾珠的大内兄。

“广志,你如今可是名扬四海啊。”李经拱手笑道。

贾琏惊讶的挑眉,“李大哥?你怎么会来潭州?”

如果他没记错,李经是今年的一甲榜眼。

他又不跟贾琏一样急着积攒资历,完全可以待在翰林院这个清贵的地方,熬个几年,资历上来完全可以留任京官。

贾琏会选择外任,是因为这更方便他研究粮种。

二来,也是为了避开荣国府的麻烦。

李经笑着道,“想出来历练历练。”

见李经没有多提,贾琏便没有再追问。

将手里的事都交接好,贾琏便带着人回京了。

贾琏没有直接回京,坐船在扬州停留了几日的时间,同贾珠一家和林如海一家好好叙叙旧,又送了侄儿和表妹表弟一份礼,才告辞回京。

一路舟车劳顿,又碰上逆水,以至于过了八月十五,才抵达京城。

到了京城,就见赖大管家带着人蹲守在京城的码头,一见到贾琏,就带着谄媚的笑容迎上前。

“二爷,您可算是回来了。”

贾琏眉头一挑,淡淡的笑道,“赖总管客气了,祖母让你来接我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