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她姑妈便趁虚而入,博得了姑父的心,这一过,就是二十多年。
要不是赵姨娘横空出世,她姑妈的日子不知道过得多舒心。
毕竟年过三十还能再生个儿子,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若说她姑妈和姑父是假的琴瑟和鸣,那么贾琏的姑父姑妈,就是真的琴瑟和谐。
初次来拜年,王熙凤便得了贾敏的喜爱,送了个不小的红封,还叫王熙凤常来林家陪她说话。
王熙凤知道贾琏同林家关系亲密,自然不会拒绝,直接就答应了。
在林家用过晚饭,小夫妻便回了国公府。
过了正月十五,王熙凤的父母和兄嫂就要南下回金陵了,择了吉日,定下正月二十三启程。
这日,贾琏和王熙凤自然来了码头送他们登船。
看着船只越飘越远,王熙凤的眼眶慢慢红了。
虽然她爹娘都不是什么有本事的人,但对她却不差,如今她嫁了人,爹娘又远在金陵,不知何日还能再见。
见状,贾琏只得劝她,“日后还有相见之日。”
“嗯。”王熙凤擦了擦眼角,不好意思的道,“是我矫情了。”
“这有什么?你又不像我,没有父母亲缘。”贾琏道。
闻言,王熙凤一怔,有些心疼的道,“让你想起伤心事了。”
她只是和父母分离两地,而贾琏……却根本就没有疼他的父亲,生母也早早离世,继母……不提也罢。
“不要想太多了。”贾琏轻笑道。
“我……”
“好了,时辰不早了,外头风大,我们先回府吧。”贾琏见她还想说,便打断了她的话。
见状,王熙凤便知贾琏不想多提,“好,回府。”
会试大比就在二月,距离开考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送走岳父一家后,贾琏便待在家里读书调整心态。
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了,临时抱佛脚没什么用,心态反而是最重要的。
会试大比还没到来,初二这日,李纨夜里发动,平安生下一个儿子。
贾珠早就给肚子里的孩子取好了名字,不论男女,都叫贾萱,萱这个字,男女都适用。
萱,萱草,萱草忘忧。
他只希望这个孩子,不要像他一样,陷入忧愁之中。
刚给孩子办完洗三礼,考期如约而至。
贾琏和贾珠一起前往贡院。
会试与乡试都考三场,所考的项目也都相同,只是考题不一样。
第三场考完,就可以回家等放榜了。
有贾琏准备的特制食物,贾琏和贾珠经过三场考试,精神状态还算不错。
回家后,休息了一日,便结伴去了林家,将默出来的文章交给了林如海品评。
“你们俩个的文章都不错,琏儿的要更胜一筹,拿个名次,应该不难。”林如海道。
要林如海说,贾琏的天分极高,若是多积累一两年再应试,说不定能拿下会元甚至状元。
可时间不等人,贾琏现在就是赶时间,因此也顾不得许多,只能提前应试。
贾珠天赋也不差,文章也颇有灵气,兄弟俩个,这次会试应该都能进前五十。
只不过,林如海估计的名次,没有说出来,怕给兄弟俩带来压力。
贾琏兄弟二人一听能拿名次,便留意了几分,能让林如海说出这样的话,看来他们的名次应该也不会太低。
一般来说,会试会录取一百到两百人,多的时候甚至两百多人。
按照这个比例,听林如海话里的意思,他们应该能进前五六十名。
心里有了底,兄弟俩回家时就轻松了许多。
等到三月十五会试放榜,贾琏考中了前十,贾珠也进了前三十。
以他们的年纪来说,这个名次真的很高了,排在他们前面的,基本上都是二三十岁的人,像他们这样二十岁以下,还排在前列的,真是罕见。
自然的,兄弟二人就引来了注目。
有心人一查,兄弟俩都成了亲,兴趣就没了大半。
不过还是有人盯上了兄弟两个,想要拉拢他们。
一般来说,过了会试,就等于考中了进士,尤其是排在前五十的贡士,最次都在二甲进士之列。
除非出什么意外,才会让前五十的贡士,只得个同进士。
殿试在四月二十一,于紫微宫宣政殿举行。
考期一日,日落出宫,三日后放榜。
从宫中出来,贾琏和贾珠如释重负。
该做的他们都做完了,如今能拿到什么名次,也只能静待结果。
回到府里,兄弟俩各自回屋。
“二爷回来了?我叫小厨房炖了汤,可要喝点?”王熙凤帮贾琏解了披风,关切的问道。
贾琏握住王熙凤的手,在桌边坐下,“娘子的心意,怎能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