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贾琏所知,近日贾珠同李家两位公子走得很近,他那个二婶也频繁同李家夫人接触。
如果没有意外,这位李家小姐,将在不久的未来嫁给他堂哥贾珠。
李家也是金陵的大族,书宦之家,族中入朝为官者不在少数,贾珠若是娶了李家的掌上明珠,将来入仕,就会得到李家的帮助支持。
贾珠气质温雅,闻言便笑着道,“听说你打算刻苦攻读,准备明年应试,我把自己从前备考时看过的书,还有注解,都整理了一下,给你送来,希望对你有点帮助,”说到这,一叹,“我从前就劝你好好读书,但你那时候大抵还小,听不进劝,如今快要成家了,倒是懂事了些。”
从小贾琏就是被王夫人养大的,堂兄弟两个相差仅有一岁,自幼一同长大,感情也极好。
从前贾珠就没少劝诫贾琏读书上进,可贾琏被家里的富贵和下人的吹捧迷花了眼,自觉往后要继承家里的爵位,不必像贾珠这样读书科举,便没将贾珠的劝诫放在心上。
随着时间一长,贾珠也放弃了劝诫这个堂弟。
贾珠自幼聪慧过人,虽然他大把的时间都耗费在了读书上,但也能察觉到贾琏被刻意的引到了歪路上,只是他在府里地位虽然看上去挺高,但毕竟是晚辈,手里的实权犹如水中浮萍,根本没有任何支撑,简单说,就是没有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人。
至于身边的小厮,哪怕从小陪伴他一起长大,但到底也是府里的家生子,他能使唤,也是因为他是府里的主子爷,没了这个身份,他什么都不是。
正因为清楚这一点,贾珠才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举业上,只有高中进士,他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而不必被家里的长辈摆布。
贾家如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贾珠即便将来中了进士,入了朝堂,也是独木难支。整个府里也就贾琏与他年龄相近,人也聪明,他们兄弟两个虽是隔了房的堂兄弟,可到底是一家人,贾琏若是能认真上进,将来他们兄弟二人在朝堂上,也能守望相助。
可惜,贾琏一直都不听他的劝,反而嫌他烦。
好在贾琏如今愿意读书科举了,明面上的理由说是为了他表妹,但贾珠了解这个堂弟,为了他表妹读书上进是绝不可能的。不过贾珠并不打算深究,只要贾琏愿意上进,因为什么上进根本就不是重点,倒是他有些担心贾琏读书遇到困境,会知难而退。
因此,贾珠今天送书过来,一是为了鼓励贾琏,二是想看看贾琏读书科举的心思是否坚定。
贾琏看着贾珠身后小厮手里抱着的一叠书,心情复杂极了。
他接收的记忆中,这位堂哥曾数次劝诫他读书上进,可原身根本就不理会。
如今贾珠得到他要应试的消息,就将自己过去用过的书,还有自己的注解都整理送来,这心意十分难得。
即便是贾琏前世曾经考过解元,也不会对他人的注解弃如敝履。
小看天下人,是要吃亏的。
贾琏从来不觉得自己聪明绝顶,谁都不如他。
“幽竹,收下吧。”
幽竹一直侍立侧,闻言上前从贾珠的小厮手里将书接了过来。
见贾琏收下了书,贾珠心中一松,看来这次贾琏要读书科举,是认真的,而不是装样子。
“琏二弟学业上可有不懂的地方?”贾珠倒是没急着走,笑着问道。
贾琏对原身的水平大概有个了解,闻言,便顺着台阶,取了桌上一本书,开始向贾珠请教。
说是请教,实际上这些问题贾琏心里都清楚,只是做个样子。
虽然他不会小看天下人,但贾珠实在太年轻了,又不是那种惊世的奇才,论起天赋,贾珠还远不如前世的他,自然,贾珠给的解答,对贾琏的帮助也十分有限。
不过贾琏也不嫌弃,多了解一些别人的观点,并没有坏处。
贾珠在这儿一呆就是大半天,直到下午,才面带倦色。
注意到贾珠的面色,贾琏忙道,“已经下午了,珠大哥今天就先回去休息吧,你本就体弱,要是累狠了,我可没法跟二婶交代。”
“确实有些累了,我先回去休息一会儿,明日再来陪你读书。”贾珠温言道。
贾琏倒也没有拒绝,他需要一个明面上的‘先生’指点,这样他的进步太不会突兀。
而年少考中秀才的贾珠,无疑比贾氏家塾的塾掌还要靠谱得多。
贾琏起身亲自送了贾珠出门,目送他的背影远去,贾琏回身进了书房,他没有再看书,虽然今天跟贾珠请教的这些问题,他都了如指掌,但也耗费了不少的精力去应对贾珠,毕竟他不是原身那个废柴,一个不慎就容易被人发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