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震怒,命刑部侍郎任钦差,去扬州处理贪污受贿一案。
想必这就是林如海搜集证据之后的前奏,后续看能抓出什么大鱼来。
钦差大臣离京后,上京就封印了,众人也都放假回家。
只是封印前的事,让京中暗潮汹涌。
想也知道,扬州盐商巨富,官商勾结大肆敛财想干什么?
这些扬州的官员职位都不高,即便得了钱,也没法带着人造反。
那么,这些钱就是为上京的贵人准备的。
朝中大皇子、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还有太子都已经长大,贾琏前两年回京后,就注意到了夺嫡的苗头,几位皇子母家权势都不低。
大皇子和二皇子都是吴贵妃所出,其父吴天佑是兵部尚书,手中权利不小,还与几位手握兵权的将军关系极近。
三皇子是钟淑妃所出,钟淑妃出身书香门第,其父是吏部尚书。
四皇子是李德妃所出,德妃之父官位并不高,只是个礼部的侍郎,但他生了几个好女儿,长女嫁到了南安王府,如今是南安王府的王妃,南安王手握兵权,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且四王八公同气连枝,只因女儿嫁到了南安王府,就等于与其他三王八公府扯上了关系。
贾琏虽然出身贾家,但他已经从四王八公这同气连枝的网里脱离了出来。
而太子,太子便是五皇子,是中宫皇后所出,天生就是正统,自然也成了其他兄弟们的靶子。
不过,相较于其他皇子,太子更聪明仁善,也更得人心。
皇上也很喜欢太子,否则怎么会立年龄最小的五皇子为太子?
那可不仅仅是因为太子是中宫皇后所出。
近些年,诸位皇子都在试图拉拢贾琏,只是贾琏没接他们的橄榄枝。
皇上正值壮年,他本就情况特殊,身负天下大半百姓的民心,若是跟皇子们走得近,是嫌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知道最近风向不好,朝廷封印,贾琏回府后,就叮嘱王熙凤少参加一些宴席,尤其是天家那几位皇子相关的宴席。
王熙凤闻言,便叹气,“这上京怕是又要乱一阵了。”
“这与我们不相干,好好待在家里,万事不管,什么事都赖不到我们头上。”贾琏道。
这倒不是贾琏说大话。
别看他因着粮食的原因得了天下大半民心,似乎很有取死之道。
但这也是他的保命符,只要他不作死的接触皇子们参与夺嫡,皇上在位一天,他就能得到皇上的庇护。
满京城谁不知道贾琏是皇上罩着的人?
哪怕是几位想拉拢贾琏的皇子,也不敢逼迫贾琏站队。
为什么?因为皇上一直在关注贾琏,时常把贾琏叫到宫里聊天,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只要不想被自己的父皇记恨,就没有哪位皇子敢头铁的逼迫贾琏。
作者有话说:
还差五章评论加更,一章营养液加更
第62章 壹(62)二更
崇宁十六年正月刚举行开印大典,扬州的事就爆发了,十几个巨富的盐商被抓,与其勾结的官员也统统革职查办,一时间整个扬州地带风声鹤唳。连带着上京也是暗潮汹涌,贾琏不想搅合进去,干脆请了假,带着妻儿去了京郊庄子上游玩。
皇上显然也看出来贾琏是有意避开,他挺满意贾琏的乖觉,因此不在意他请假。
贾琏带着妻儿在京郊庄子上痛快得玩儿了近一个月,等上京的风波平息,才带着王熙凤和儿女回到城里。
同时,皇上也下了圣旨,让林如海回京述职。
四月刚过两天,林如海一家就到了京城。
贾琏修缮林府的事,没告诉林如海,因此林如海也是回到京城,看到家里焕然一新,才从管家那里知道贾琏干了什么。
“这孩子……”林如海摇头失笑。
到家休整了一日,次日林如海入宫面圣,中午回到家,就见贾琏已经带着妻儿登门了。
“姑父,回来啦?皇上怎么说?”贾琏问道。
林如海笑着道,“皇上让我去户部。”
闻言,贾琏了然,“户部左侍郎卧病已有小半年,年前就已经不能理事,年前那会儿户部忙得团团转,过个年头不安生,皇上怕是盼着姑父您回京呢。”
“皇上已经跟我说了。”林如海道。
贾琏点点头,“姑父这次可得罪了不少人,只怕那几位不会放过你。”
“这倒不用担心,我是皇上的人,他们要动手也得掂量掂量。”林如海轻笑道。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林如海这次可是‘杀’了不少人的父母。
“倒也是。”贾琏现在不就是皇上罩着吗?
要贾琏说,一二三四几位皇子各有优点缺点,但都不适合继承皇位,倒是太子,年纪虽是已经长成的五位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但却有仁君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