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能少说句话么,显得他刚才撂下的话都没了气势。
不能回头了。
夫妻俩直接回了家。
两人跑到周家闹这一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林家那双即将考上秀才的兄弟今年出了意外,得等明年再说。之前林家可是卖了几亩田的,一心奔着让儿子考中……说实话,村里的人都挺敬重读书人,但林家向来眼高于顶,还以为别人看不出来。所以,村里人对他们是畏惧居多,平时和他们说话,只是想着不要得罪了这家人。并没想过要与他们交好,也不是真的尊重他们。
出了这样的事,看笑话的人多,真正替他们担忧的几乎没有。
周大运的伤一日日子好了起来。
他想要把地卖了还债,可周大伯夫妻俩一直装傻,不肯拿地契出来。
其实,周大运也没想卖地,他完全可以从别的地方找银子来还债。之所以那样说,不过是想先拿到银子把事情办了而已。
所以,周大伯不愿意卖地,他也并不催促,如今身子稍微养好了点,他便起身去了县城。
明面上是说找个高明的大夫看一看身上的伤是否痊愈,实际上是打算花费点心思找点银子回来还债。
周大运见识颇广,也做了许多生意,他带着胡妍美到了城里之后,出去逛了两天,很快就牵线搭桥促成了两门生意,然后从中拿到了十八两的好处费。
这些已经足够还债了。
两人出门这么多天,村里这人都挺紧张,就怕他们一去不回。因此,二人没有多耽搁,采买了一些东西就往回走。
之前两人去城里时,借他们银子的人嘴上不说,心里其实不太高兴。周大运妻人已经能走动,那肯定就是好了,没必要跑这一趟,花费这些银子。
人就是这样,平时是不愿意多管闲事的,也不愿意管别人怎么花银子,但若是自己成了债主,那又不同了。但凡是欠债的人多买点东西,债主都会觉得不应该,甚至是欠债的人懒一点在家歇着,债主都会不高兴。
众人心里不高兴,都闷在心里没说,最多就是跟自家人嘀咕几句,林家夫妻不同,他们向来毫不掩饰对便宜女儿的厌恶,此刻更是直言:“拿着别人的银子跑到城里去挥霍,也亏他们想得出来。你们也是,他们都成亲这么久了,你们不催两人还债,还眼睁睁看他们离开,这要是一去不回,你们那些银子可就打了水漂……我记得去年你嫁女儿的时候,都没舍得给女儿多置办一床被子。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多给女儿置办点嫁妆,至少面上好看,女儿也得了实惠……”
“你住嘴吧!”开口的是周家一个堂叔,他当初会借出银子,纯粹是看在那利钱的份上。算起来前后不过一两个月就能多得一成,这种好事上哪去找?
“大运就不是那种赖账的人。”
林父呵呵冷笑:“你自己也不信这话吧?”
其实,暗地里觉得夫妻俩想赖账的人不少。但那些债主都不太敢提这事,似乎不提,这事情就不会发生。
因为林家夫妻的这番话,借钱给周大运的人心中都生起了一股恐慌,这要是真的拿不回来……还不如像林父说的那样之前就把银子花了呢,至少自己得了实惠。
在众人的期盼中,夫妻俩的马车回到了村里。
因为银子不多,马车是租的。也是因为周大运的伤还没有痊愈,不好在外赶车。这租马车顺搭在一起的还有车夫,两人用新买来的被子垫在身下,一路上还能歇会儿。
村里大半的人都是用牛车,能拉东西,还能犁地,牛已经是很贵重的东西,一般人家都没有。此刻看到马车过来,众人都挺好奇。
胡妍美探出头来跟人打招呼。
看到是夫妻二人,众人一愣,随即大喜,立刻奔走相告。
等到夫妻俩的马车在周家门口停下往里搬东西时,已经赶过来了不少人。本家好多人主动上前帮忙。
“大运,你这是发了财呀。”
“人无横财不富,你们俩去城里捡金子了吗?”
“买这么多东西,得花不少银子吧?”
“大运,我昨天晚上梦见你们回来了,还把账还了呢。”开口的是其中一个债主,借给了他们足有一两银子,这也是所有人里面最慌的。
万一拿不回来,自家这么多年辛苦攒下的银子可就真的跟被风吹走了似的,一点痕迹都没有了。
“是要还的。”周大运要不是身体不好,早就想法子把这些债还上了:“我买东西之前,已经留下了足够还债的银子。婶娘放心,我之前说的话肯定算数,稍后还银的时候还会送上利钱,你们先回家把欠条拿来,一会儿就消账。”